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医学心理学 > 正文

厌恶疗法理论背景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厌恶疗法理论背景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错误的与病态的行为,是在生活经历中特别是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也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或功能障碍,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有动物行为的研究结果作根据,1937年尼克莱夫曼等用8条狗做实验,注射阿朴吗啡作为无条件刺激,皮下注射40毫克阿朴吗啡即可引起恶心、呕吐、发颤及大量流唾液等症状,这种过程每日重复达数月之久。其实这种实验开始不久就使狗有了复杂反应,刚上木架等待之时,虽尚未注射阿朴吗啡,狗就开始恶心、呕吐。这是典型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原理而设计的厌恶疗法,在临床上对于戒烟、戒酒、革除同性恋等恶习均有效。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