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坪房社区位于太原市迎新街以北,曾经是一大片“平房”聚集地,这里居住着包括省安装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等多家单位的退休职工和家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加上人员构成较为复杂,这里一直是社区医疗服务的“死角”。
白凤鸣(化名),今年58岁,曾经是省城某建筑公司的大夫。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就从单位体制下走了出来,在整个社区承担起了“行医问药”的职责。“我原来在厂矿企业,每年除了发放避孕药品,平日里给职工开点药以外,基本上是没有事情可做的。而眼见着自己居住的社区,邻里们一个个年老病倒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我几经考虑最终下定决心回社区办诊所。在我回到社区行医的这10年间,经我手里抢救不回来的病人就很多。他们大多都是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而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实在太低,平日里的一般诊疗又无法下沉到我这一级别的医疗卫生单位,所以造成了想看病的看不上,最该看病的却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谈到从医经历,这位老人也是百感交集。“2050年,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7%上升到超过20%,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增长比例尤其会加快,不管这些老年人就医是否完全由国家来埋单,届时国家将要面临的医疗费用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累。我觉得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有意识地从现在起引导基础诊疗落实到我们这样的基层社区,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我自己曾经查阅过一些资料,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基层保健医生每增加20%,相应的死亡率就可以减少5%;如果增长的是家庭医生,效果就会更见明显,每10000人增加一名1名家庭医生,那么在其中就会减少70人的过早死亡和因得不到早期救治而造成的非自然死亡。”“所以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面对着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必须建立起首诊制。不单单是对老百姓的健康进行医疗措施的前移,也要在医疗经费和医疗器械等资源上下沉到最基层的单位那就是社区。而目前在我们国内,最切实可行,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全科医生制度。”
从医近40年的原太原河西区医院(现河西区中心医院)刘院长的话也应证了白大夫的观点。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