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的基本思路是受美国急诊医学专家来我校讲学的启发,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如几点。本题同样引起非急诊科医师的兴趣,包括基层门诊部及病房值班医师,所以亦可称处理急症病人的原则。
【生命指征】
对急症病人首先是掌握生命指征,因为突发的急症病情是不稳定的,可能是致命性的,确定诊断固然重要,但往往在未确诊前,生命指征已有变化,所以应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指征,一边确定诊断。我科曾有1例宫外孕,来诊5个小时,呻吟不息、烦躁不安,怀疑肠梗阻到放射科立位拍片,结果病人猝死,而整个过程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这是一例失血性疾病,从发病到死亡,有一个失血过程,必然有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如严密观察,必能及早发现。国外有的急诊专家认为,对急诊病人的最初三件事是判断病情、脱衣服及检查生命体征。急诊科医师应把掌握生命指征放在首位
【自重到轻的思路】
对急诊病人的每个主诉,要以自重到轻的思路,亦就是先排除致命性疾病。如腹痛,先排除宫外孕及其他血管、脏器破裂的疾病,坏死性胰腺炎,胃穿孔,化脓性胆管炎等;如胸痛,应先考虑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梗塞及食道裂孔疝等。
【反复查看】
急诊工作中存在医师与病人两方面的问题,医师是病人多、任务重,没有时间精雕细刻,开始可能只有一个大体概念;病人方面起病急,情绪紧张,不能详尽、仔细地叙述病史,对意识不清的病人,每个家属叙述亦不尽相同,所以必须反复查看,特别对诊断不清的病人。我科遇到1例四肢瘫痪病人,在亲友中还有相当年资的医务人员,开始考虑格林-巴利综合症。经反复问病史,有颈部用力按摩史,在按摩时曾“咔嚓”响声,经做MRI检查,确诊颈椎脱位。
【实事求是与详尽全面】
首次诊断既要事实求是,又要详尽全面。能确诊的疾病尽量写出诊断,但诊断不清问题可写待查,以示后人继续确定诊断。老年病人应对各器官功能作出尽量详细诊断,因为后人可能人云亦云,参照前人处理。诊断中应有正反双重诊断,应有确诊的证据和反面否定的证据。
【全面考虑病情】
目前普遍缺点在于只考虑当前诊断,如脑梗塞,只写叙述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不叙述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应注意同时并存的问题,如高血压、高血糖等,还应注意病情发展,如脑水肿、肺部感染,心、肝、肾、消化等并发症。所以任何一个病人应包括基础病、并存病及并发症,如脑梗塞,在病程的3-4天是脑水肿的高峰,如不事先交代,待到脑水肿高峰,发生昏迷,家属就会说,我们是走来的,你们愈治愈重。在大城市大医院的急诊科,高龄病人多,晚期病人多,而接诊时常以事论事,只问来急诊的病情,而不问基础病,及基础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对老年或晚期病人必须要四问:①能不能走,对与卧床多年与平时能料理家务的两种病人,家属的态度与积极性有很大区别;②能不能吃,一个正常生活的老人,如突然不进食,则意味着病情严重;③有没有尿,如无尿,常见于入量不足、脱水、休克及心力衰竭;④有没有意识障碍,如发生意识障碍,说明病情危重。其他基础病更应详细询问,除病史以外,应做血、尿常规检查,只有这样全面的掌握病情,才能使我们治疗不致失误,包括处理上感病人,均应周密考虑。
【善于和相关科室联系】
一般病人,可以送申请单,看报告单即可;但危重疑难病人不能如此,必须亲自和相关科室讨论。对所有的辅助检查一定要结合病人病情考虑,不要只看报告单,不要认为报告单100%正确,事实上不少失误是因此而导致的。
对其他临床科室应相互尊重,特别是新建的急诊科,病房科室常会挑三检四,他们不理解急诊的难度,常以病房的环境和条件来要求急诊,我们应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泰然处之,不要耿耿于怀。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急诊科医师除有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外,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急诊科每天24小时开诊,要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员,其文化、思想、道德、宗教水平不一,应有阿庆嫂的应变能力,这种素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尤其是低年医师,目前心理学受到各方面重视的今天,同样要应用到我们工作中来。
【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与知情权】
对意识清醒、有交流能力的病人,一定要尊重其自主权,病人有选择检查和治疗的权利,特别对犹豫不决病人应给予尊重,应认为有选择能力的人,不要有厌烦情绪;
知情权就是指应交代病情,介绍可供选择的检查和治疗,说明其风险与利益,说明医师推荐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一定要纠正轻视解释工作的倾向,我国逐步走向法制化社会,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我们一定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贯彻到临床工作中去。
在诊治过程中随时洞察病人及家属对诊治的反应,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不要等问题发生、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
【应建立值班须知】
应建立值班须知,特别是轮流值班的单位或部门,把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用书面形式固定起来,并不断修改补充,其内容可包括管理、诊断、治疗及其他等。例如
1,凡辗转于各医院的急诊病人,应请上级医师复查。
2,凡转诊、特别是外地来诊病人,一定要索取转诊单,即使是简单的几个字,都应重视。
3,应掌握复苏与不复苏指征。
4,应制定除颤操作规程,特别应指出,用同步除颤时一定要连接除颤机本身导联线,不能用床旁固定监护仪代替,在同步除颤时,一定要等R波触发放电后再抬起电极板。
上述仅简单举例说明,可结合本单位制定。并可作为上岗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