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临床操作指导 > 正文

临床操作指导——机械通气撤离

  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较长时间(>2周)使用者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依赖性,因此既要尽早撤机,又要在撤机前采用一定方法。

  撤机时机及条件

  首先,应确保所有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因素已纠正,包括AECOPD、严重哮喘发作、药物过量、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胸壁不稳定、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等。

  其次,判断患者是否有停机指征,包括充足氧合、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150mmHg、PEEP≤8cmH2O、FiO2≤0.5、pH≥7.25,同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自主呼吸。

  最后,参照以下参数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呼吸频率300ml,最大吸气负压>2.94kPa,可先对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对可耐受自主呼吸试验30~60min者可考虑停机。

  撤机方案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撤机的临床试验,采用多种方案如T型管-2小时撤机试验、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方法、压力支持(PSV)方法等。这些方案仍在不断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撤机中止的条件为:呼吸频率>35次/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心率>140次/分或超出基础心率20%,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40mmHg)。

  撤机困难的应对

  对于撤机困难者,要分析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连续3个月撤机失败者称为呼吸机依赖,需转至其他场所缓慢撤机,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者可考虑气管切开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