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总结:四诊

  望诊、闻诊、切诊、问诊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望诊

  望诊内容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儿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

  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有些望诊会引起小儿不适与反抗,如察口、察舌,应放在四诊其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2.望诊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舌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神色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小儿疾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1. 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2. 五部配五脏 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五部与五脏的关系。

  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 望形体 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 望动态 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小儿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或不适的表现。不同疾病常有不同姿态。

  望苗窍

  1. 舌象  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还有木舌、重舌、连舌、弄舌、吐舌)

  2. 目  察目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健康小儿黑睛圆大,神采奕奕,为肝肾气血充沛的表现。察目时,还应观察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的变化。

  3. 口  察口时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的变化。

  4. 鼻  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

  5. 耳  察耳的外形是判断小儿体质强弱的一个标志。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

  6. 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是肾气充沛的表现。

  辨斑疹

  按斑疹的形态,有细疹、疱疹、斑疹、风团、白等不同名称。

  细疹 细小状如麻粒。

  疱疹 形态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有液体。色白如晶为水痘;若疱疹内有脓液,多为脓疱疮。

  斑疹 色红较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多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若斑疹欲出不出,隐隐不显,或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风团 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如云团样,抓痕明显,此起彼伏,反复发生,见于荨麻疹,因风邪客肌,血分有热所致。

  白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而表面隆起的含浆液白色疱疹,色泽光亮。白以晶亮饱满为顺;枯白无液为逆,也称“枯”,属气液耗伤之证。白多见于湿温证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察二便

  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大便可呈糊状,1日3次左右,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该色黄而干湿适中。正常小儿的小便为淡黄色。

  看指纹

  指纹是指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看指纹是对3岁以内的小儿用以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

  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都随之发生变化。《幼幼集成》一书中对小儿患病后指纹的变化,用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概括。

  闻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闻诊包括听语言声、啼哭、咳嗽、呼吸及嗅气味等方面。

  1.语言声 正常小儿语言以清晰响亮为佳。

  2.啼哭声 正常健康小儿哭声宏亮而长,并有泪液。

  3.咳嗽声 咳嗽以声音畅利,痰易咯出为轻。

  4.呼吸声 呼吸气粗有力,多为外感热证;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痰邪壅肺,如哮喘症。

  5.嗅气味 包括嗅口气和大小便的气味。

  闻诊注意事项

  听声音中的语言声与啼哭声,应掌握寒热虚实总的原则,如声静属寒,声噪属热,声低属虚,声高属实等。啼哭是小儿的一种语言,除为疾病所致各种啼哭外,还应排除饥饿、口渴、针刺、尿布潮湿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啼哭。

  切诊

  1. 切诊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1) 切脉

  ① 健康小儿脉象 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是不相同的。

  ② 切脉的年龄 《幼幼集成。小儿脉法》指出:“小儿三五岁,可以诊视。”3岁以后的小儿,切脉比较容易达到要求,不易出现哭吵而影响脉诊的准确性。

  ③ 切脉的方法 小儿寸口脉位较短,切脉常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应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来体会脉象变化,切脉时间一般不少于1分钟。小儿脉搏次数,每因啼哭、走动等而增加,故以入睡和安静时最为准确。

  ④ 病理脉象 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病理脉象,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2) 按诊

  包括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① 按头颅 检查囟门要注意囟门大小,凹陷或隆起。

  ② 按颈腋 颈项、腋下等处有小的结节(浅表淋巴结),质软不粘连,是正常状态。

  ③ 按四肢 四肢厥冷,多属阳虚;四肢挛急抽动,为惊风之征;一侧或二侧肢体细弱,不能活动,可见于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温病热退后,手足颤动或拘挛,并见肢体强直等,此为虚风内动。

  ④ 按皮肤 主要了解寒、热、汗的情况。

  ⑤ 按胸腹

  2. 切诊注意事项

  小儿切脉要取得准确的结果,应以入睡或安静时为宜。腹部按诊必须在不哭时进行,检查手法要轻柔,并注意保暖。在检查过程中,边检查边注意小儿表情,以推测病痛所在。前囟尚未闭合之小儿,患病时应仔细检查囟门,尤其急性热病或吐泻时,一旦囟门出现变化,必须引起重视,加强观察,或作进一步的检查。

  问诊

  1. 问诊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问病情

  ⑴ 问寒热 小儿发热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来测知。

  ⑵ 问汗 小儿肌肤嫩薄,较成人容易出汗,一般不属于病态。自汗 盗汗

  ⑶ 问头身 较大儿童每能诉说头痛与眩晕,一般见于高热、贫血等。

  ⑷ 问饮食 包括纳食和饮水两方面,小儿能按时乳食,食量正常而无吐泻,是正常现象。

  ⑸ 问胸腹 胸部闷窒,哮鸣痰喘,为痰阻肺络,如哮喘。腹痛阵作,以脐周为主,见于蛔虫症。

  ⑹ 问二便 主要询问大便的次数、质地和颜色等。

  ⑺ 问睡眠 正常小儿睡眠以安静为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

  问年龄

  许多儿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新生儿以“天”计数,婴幼儿以“月”计数。)

  问个人史

  包括生产、喂养及发育等情况。

  预防接种史

  询问是否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及反应情况。

  遗传史

  询问有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

  2. 问诊注意事项

  较小的乳幼儿不会言语,较大儿童也不能诉说自己的病痛,因此小儿病史的采集主要向家长或患儿最接近的成人询问,年长儿可以自己陈述,问病情还须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