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湿疮的分类及诊断

——●●●聚焦热点●●●——

考题下载> 考后复盘> 查分预约>
考后关注> 调查问卷> 二试安排>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

  1.急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湿疹。

  本病起病较快,皮损常为对称性、原发性和多形性(常有红斑、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流滋、结痂并存)。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泛发全身,但常发于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外阴、肛门等,多呈对称分布。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流滋、糜烂及结痂,医学教育网整理皮损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如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脱去痂皮而愈。自觉瘙痒剧烈,搔抓、肥皂热水烫洗、饮酒、食辛辣发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重者影响睡眠。搔抓染毒多致糜烂、渗液、化脓,并可发生臖核肿大等。

  2.亚急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亚急性湿疹。

  常由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失当,病程迁延所致。亦可初发即呈亚急性湿疮。皮损较急性湿疮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慢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部分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疮的症状。

  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滋。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医学教育网整理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张、饮酒、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湿疮由于病因和性质有所不同,好发于某些特定部位,临床表现可有一定的特异性。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疮有以下几种:

  (1)耳部湿疮:又称旋耳疮。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也可见于耳轮上部及外耳道,皮损表现为红斑、流滋、结痂及皲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2)头部湿疮:多由染发剂、生发剂、洗发剂等刺激所引起。呈弥漫性,甚至累及整个头皮,可有脓性流滋,覆以或多或少的黄痂,痂多时可将头发黏结成团,医学教育网整理或化脓染毒,发生臭味,甚至可使头发脱落。

  (3)面部湿疮:常见于额部、眉部、耳前等处。皮损为淡色或微红的斑,其上有或多或少的鳞屑,常对称分布,自觉瘙痒。由于面部经常洗擦或应用化妆品刺激,病情易反复发作。

  (4)乳房湿疮:主要见于女性。损害局限于乳头,表现为潮湿、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一般不化脓。

  (5)脐部湿疮:皮损为位于脐窝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流滋、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

  (6)手部湿疮:由于手是暴露部位,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疮极为常见。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形态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粗糙。因手指经常活动而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

  (7)阴囊湿疮:为湿疮中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至肛周,甚至阴茎部。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前者表现为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度糜烂、流滋、结痂,医学教育网整理日久皮肤肥厚,皮色发亮,色素加深;后者潮红、肿胀不如前者,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上覆鳞屑,且有裂隙,因经常搔抓而有不规则小片色素消失,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常影响睡眠和工作。

  (8)小腿湿疮:好发于小腿下1/3内侧,常伴有青筋暴露,皮损呈局限性暗红色,弥漫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流滋,日久皮肤变厚,色素沉着。常伴发小腿溃疡。部分患者皮损中心色素减退,可形成继发性白癜风。

  (9)钱币状湿疮:是湿疮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皮损似钱币状而得名。常发于冬季,与皮肤干燥同时发生。皮损好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等处。医学教育网整理皮损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呈钱币状,滋水较多。慢性者皮肤肥厚,表面有结痂及鳞屑,皮损的周围散发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自觉瘙痒剧烈,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