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奶癣的辨证论治

——●●●聚焦热点●●●——

考题下载> 考后复盘> 查分预约>
考后关注> 调查问卷> 二试安排>

  奶癣治疗应内服与外治相配合,以祛风除湿为基本法则,脾虚者佐以健脾养血,热重者兼以清热解毒。轻症患儿可仅用外治药涂敷治疗。

  1.胎火湿热

  证候:形体肥胖,两颊皮肤潮红,红斑水疱,滋水渗出,甚则黄水淋漓、糜烂,黄亮色皮痂,瘙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此型风甚瘙痒难忍,湿甚疱疹渗液,热甚流滋黄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本证以红斑、水泡、糜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渗液、流滋为特征。

  治法:疏风解毒利湿。

  主方:消风导赤汤加减。(《医宗金鉴》)

  常用药:生地黄、金银花、黄连、赤茯苓、白鲜皮、薄荷、甘草、灯心。

  瘙痒难忍,加蝉蜕、地肤子加强祛风止痒之力;湿胜,加车前子、茯苓皮、苍术、黄柏加强清热除湿之力。

  2.脾虚湿蕴

  证候:皮疹颜色暗红不鲜,成片水疱,渗液,结薄痂,患儿瘙痒,多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白腻。

  辨证:皮疹颜色不鲜,成片水疱,渗液为湿泛肌肤;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乃脾虚湿蕴之症。

  本证以皮肤水疱成片,食欲不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便稀溏,无明显热象为特征。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

  主方:小儿化湿汤加减。(《验方》)

  常用药:茯苓、陈皮、苍术、萆解、泽泻、六一散、炒麦芽。

  纳差便溏,加佩兰、炒薏苡仁、焦山楂以健脾利湿;瘙痒难忍,加蝉蜕、白鲜皮以祛风止痒。

  3.血虚风燥

  证候:形体偏瘦,皮疹干燥、鳞屑、色素沉着,瘙痒剧,搔破有少量渗液;口渴咽干,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薄。

  辨证:气阴不足,津液亏损,血虚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疹干燥、鳞屑;血虚生风则瘙痒难忍。

  本证以皮疹干燥,痒甚搔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渴咽干,大便干结为特征。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主方:养血定风汤加减。(《外科证治全书》)

  常用药:生地、当归、赤芍、川芎、麦冬、天冬、僵蚕、首乌、丹皮、桑枝。

  皮疹干燥,加太子参、黄精益气养阴;瘙痒明显,加土茯苓、乌梢蛇疏风止痒;口渴咽干,大便干结,加玄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