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养心,乃是针对心脾两虚所引起的证候而设。中医认为心主血、脾主气,若心脾两虚,则气血必然亏损,所引起的症状大致表现在神志及血液失常两方面。由于心主神志,故心血虚可见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虚热的症状;脾主运化,主统血,又是气血化生之源,故脾虚不仅消化力弱而有肢体困倦、食少便溏的症状,还会影响气血的化生,使气血衰少,从而加重心血不足的表现。同时,由于脾虚不能统摄血液的正常运行,常能引发一些出血的病症,诸如便血、皮下紫癜以及女性的月经量多、经期缩短、崩漏下血等等。
自从宋代严用和创用归脾汤以来,历代医家均对本方予以重视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从现代文献来看,归脾汤广泛应用于贫血、失眠、神经官能症、各种血证、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方面。中医学所谓之“心脾两虚证”多见于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如神经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血液系统的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等;消化系统的溃疡合并出血、肝硬化之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等;循环系统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妇科的功能性子官出血等疾病。虽然致病因素各不相同,而在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均可出现心脾两虚的征象。即除具有某种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外,还伴有心悸气短,善太息,失眠健忘,脉细弱或虚大;或食欲减退,倦怠无力,面色萎黄,腹胀便溏,吐血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症状。根据异病同治的法则,采用“补益心脾”为主,以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以上述各种疾病为例,既有出现“心脾两虚”的矛盾普遍性,即“共性”,而同时又具有每种疾病的矛盾特殊性,即“个性”。如神经官能症是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阴脾经受邪,以失眠健忘为主症;贫血多因痼疾或失血过多以致面色苍白、血色素下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为血不循经、外溢皮下;溃疡病出血是脾胃功能失调,脾不统血归经,以致脘痛、呕血、黑便;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又为肝脾失调,脾虚不能摄血,以致呕血黑便;心律失常为手少阴心经受邪,为心气不足、气血两伤所致,以悸动怔忡为主;功能性子宫出血亦为脾不统血归经所致等等。所有这些现象是与心脾两虚同时出现而且互相联结,因此我们辨证立法、处方用药时,在“虚者补之”的原则基础上必须兼顾,既不可笼统一方,泛而无当,也不能单纯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归脾汤的常见适应证为神经官能症,或心脾两虚型的重症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贫血、溃疡合并出血、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等,凡具有心脾两虚证病机者,均可加减应用。吴斌等↑[4]以归脾汤为主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总有效率达97.2%.胡国龙等↑[5]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律不齐26例,总有效率81%.闫爱兰等 ↑[6]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8例,痊愈44例,有效14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有效率100%.周云南↑[7]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39例,结果总有效率99%.范宏涛↑[8]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9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5%.林兆初↑[9]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结果:痊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华占海↑[10]用归脾汤化裁治疗经行情志异常36例,结果:治愈2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姜风居↑[11]用归脾汤治疗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这几种病虽部位、症状各异,但其病因皆为脾虚,气血虚弱,肌肤失养,用归脾汤健脾、益气、补血为基础方,视病情加减,使气旺血充,诸病获愈。除以上诸病外,归脾汤还对五官科疾病、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特发性水肿、肛裂、舌灼痛、梦交、戒毒后期症状、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