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②,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④。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⑤,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⑥,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⑦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⑧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⑨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温,五藏之气相搏↑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灵枢·营卫生会》)
【解析】
本节主要论述了营卫二气的生成和运行及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关系。经文指出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其中柔顺者称为“清”,行于脉中,为营属阴;刚悍者称为“浊”,行于脉外,为卫属阳。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经。
营气运行,除本篇外,《灵枢》的《营气》、《五十营》、《脉度》等篇均有记载,综合各篇,营气运行的主要路线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沿十二经脉次序运行,又复合于手太阴肺经,如此“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此外,尚有一“支别”,与其并行,即从手太阴肺经始,经过督脉、任脉,复入于手太阴肺经。营气一昼夜如此运行五十周次。
卫气运行,散见于《内经》多篇,归纳其运行主要有三种情况:
其一,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本篇所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灵枢·卫气》云:“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即指出营阴卫阳相随而行,依十二经脉循行次序,一昼夜五十周于身。因此,张介宾认为:“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类经·藏象类》)。
其二,昼夜调节运行。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但无论行于阴,行于阳,每周必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其行于阴则周于五脏六腑。如《灵枢·邪客》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灵枢·卫气行》云:“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从阳入阴须通过阳跷脉,从阴出阳须通过阴跷脉。其循行路径如图3-2:
①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浊,此言营卫之性能。唐宗海云:“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②五十而复大会:谓营卫之气一昼夜各自循行全身五十周次而后会合。③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起、止,在此指寤与寐。张志聪注云:“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阴则休止而目瞑。”④陇:通“隆”,满盛之意。⑤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⑥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⑦瞑:通“眠”,睡眠。⑧气道:营卫之气运行之道。⑨昼精:指白天精神清爽,精力充沛。⑩五脏之气相搏:五脏功能不相协调。
其三,卫气不循脉而散行的部分,分布于皮肤腠理、分肉、育膜、胸腹、四肢等处。如《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邪客》云:“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
【解惑】
卫气运行的意义如何讨论卫气运行的意义在于:一是作为认识卫气功能的依据。卫气不仅可以温煦脏腑,还可温养肌表,甚至“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素问·痹论》),遍及全身各处;卫气司汗孔开合;抵御外邪的侵袭。这些均以卫气的三种运行方式为基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是有助于认识人体睡眠的生理与病理,并指导治疗。三是用于深入研究人体的生命节律。《内经》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发现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虚实、脉象浮沉等有随日月阴阳变化而变化的多种生命节律存在。其理论对指导养生防病、诊断治疗、探求发病规律,以及深入探讨生命节律均有重要研究价值。四是有助于深入理解人“与天地同纪”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