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四性(气)五味”的最早记载

——●●●聚焦热点●●●——

二试查分> 晒分有奖> 好课钜惠>

  中药的性味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用以说明中药药理作用的说理工具,也是指导中药应用的用药规律。所谓性,就是药性,即四性,味即五味。中药的运用主要是以四性、五味来阐明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中药的四性即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可见我们的祖先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对药物的“四性”已有所认识了。

  中药的五味,即药物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它最早见于秦代《吕氏春秋》一书,内载伊尹向商汤进言中,即有“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之说,但将五味结合药物来谈的,则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中序例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是古人经过品尝食物、药物后得出的认识,知道了药物有五种味道,并进一步发现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进而运用五味的作用来治疗疾病。《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将此简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后世许多医家将此说补充发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