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悬丝诊脉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在《西游记》第六十九回说到,唐僧师徒一行来到朱紫国,恰遇朱紫国王患病,孙悟空揭了医病的皇榜,去为国王治病。国王见不得生人面,孙悟空声称自己会悬丝诊脉,从尾下拔了三根毫毛,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叫宦官将丝线一头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一头从窗棂儿穿出递给孙悟空,孙悟空接一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然后准确地说出了国王的病情。

  孙悟空的这种悬丝诊断方法,实质上是暗示了诊断技术。通过一些诊断仪器,准确诊断出病人的面介绍几种现代医学中的“悬丝诊脉”。

  1.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也是一种声波,具有声波的各种特性,如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可以反射、折射和绕射,经过某种物体可以被吸收,从而衰减等。但它的频率非常高,一般在2000赫兹以上,人的耳朵听不见。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超声波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得更容易。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密度的物体时,会产生声阻变化,从而出现界面反射。如果把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由于体内组织器官的密度不同,对于超声波的反应也不同,同一组织,如果有了病变,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的反应也各异。于是,人们就会在超声波诊断仪的屏幕上发现不同的图像。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检查和诊断出疾病。目前超声波检查应用最广泛的是B超。

  2.彩色多普勒诊断。

  当汽车沿着道路从站立着的人旁边驶过时,人的耳朵可以感觉到汽车笛声音调的改变。当汽车由远驶近时,笛声波长缩短、频率增长;反之汽车由近驶远时,笛声波长增长、频率降低。我们把这种由于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出现相对运动,使声波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超声检测,将扫描线上各点的频移方向、大小均以彩色编码红、蓝、黄、绿等颜色显示,这就是彩色多普勒。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都在连续不断、辛勤地工作着,心脏将血液泵入主动脉,随后流向逐级分支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后回流人心脏。这流动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就像奔驰的汽车,红细胞随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超声探头间形成相对运动,使得医生们就能够运用多普勒效应来测定血液流动的速度、性质,以及血液是否按正常途径流动,从而分析诊断疾病。医生们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不仅能清楚了解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形态与活动情况,而且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心内血液的方向、速度、范围、有无血流紊乱及异常的通路等。由于彩色多普勒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于荧光屏上,既可动态观察,也可拍照静态观察,因此能诊断许多以前难以诊断的心血管疾病。

  3.心电图。

  像一切生物活动伴随着电活动一样,心脏活动也伴随着生物电活动。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会构成一个心电周期。人的体液中含有电解质,具有导电性能。从体内及体表会有电流自心电偶的正极流人负极,形成一个心电场。心电场在人体表面分布的电位就是体表电位。用心电图机将此体表电位的电信号放大,并按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得到心电图。临床医生应用心电图,可以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各中类型的心律不齐、心肌病等做出诊断。

  4.脑电图。

  我们的大脑在不停也工作,并同时产生节律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可以用电极从头脑皮上引出,也可直接从大脑皮层上引出来。当用一种仪器将引出的电位变化绘成图形时,就成为脑电图。脑电图可用于检查癫痫、脑损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病及其他脑的器质性损伤等。

  5.肌电图。

  人们在运动时,肌肉发生收缩或松弛,与此同时,肌细胞内外的离子发生流动。随着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的流动,好、就产生了生物电。把神经肌肉活动时的生物电记下来,就是肌电图。肌电图对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有较广的应用。

  6.X射线检查。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它可以穿透普通光线无法穿透的物质,它可以使胶片感光。医学家和物理学家利用X射线的这些特性,发明了X射线透视和照相检查,能使人体内部的病变反映到荧光屏—亡或拍成胶片保存下来。医生第一次可以不用外科手术就能够看见人体内病变和受损伤的情况。

  7.CT。

  CT是X射线与电子计算机的“混血儿”,也可以说它是在X射线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的工作过程却与X射线机不同。它的构成包括扫描床架、X射线发射部分、控制系统、放大器及模数转换器、计算机及数据储存装置、控制部分显示系统和胶片照相设备等。

  检查时,病人躺在检查台上,对准旋转扫描架,架上的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就可以沿着人体长轴的垂直平面,一层一层地对人体进行扫描,好像分割成一系列的断层薄片,再把这些“薄片”做180‘的旋转摄影。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CT再把扫描得到的光信息,经过放大转换成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很快计算出断层“薄片”上每个像素小点的线性衰减系数,继而转换成不同的电流,然后在电视荧屏上显示出图像,摄影机把图像录制下来,就成为我们见到的CT图像。CT不仅能对人体进行层层扫描,而且能把摄取的大量图像叠加起来,形成立体图,供医生作立体和动态观察,提高了对疾病的辨别能力。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又叫数字式X射线摄影术。它是把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的能力与常规X射线摄影和透视装置结合起来的一种血管造影检查的新方法。

  这种检查方法是在进行血管造影之前,先拍一张同一部位血管造影的X光片(叫掩模像),然后从静脉注入造影剂,再拍一张同一部位血管造影的X光片(叫造影像)。然后,把这两张像通过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把所形成的图像视频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存人相应的掩模像存储器和造影像存储器里,再输入减法器中相减,就能获得一幅清晰的、造影剂标示出来的血管像。这个血管图像再经过对比增强、模块转换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就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了。这些图像还可以输入视盘、磁带和胶片存档保存,这样,在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就非常方便。

  9.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就是把人体放在一个像小屋一样的超导磁场里,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氢质子的自旋磁轴,就会顺磁场或逆着磁场方向,重新相互平行地排列起来。自旋轴/顷着外磁场方向的,处于低能状态;自旋轴逆着外磁场方向的,处于高能状态。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互垂直的、短暂的射频脉冲,激发自旋质子,使它获得横向磁矩,并产生推进运动。这时,有一部分自旋质子吸收射频脉冲的能量,跃迁为高能状态,以致脉冲暂停,激发电磁波信号。这一系列过程,就是磁共振现象。自旋质子从发出共振信号,到完全恢复到受射频脉冲激发前的平面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

  在磁共振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器官及其病变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弛豫时间也不相同,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图像。磁共振的图像十分清楚,现已用头颅、脑、脊髓、盆腔、关节、心脏、腹膜、腹部、颈部、乳腺等组织的检查。它可以从任何方向和平面进行扫描,因而在对于病变的准确定位方面,远远超过了X射线和CT等各种检查技术。

  10.光导纤维内窥镜。

  纤维内窥镜也是在老式的金属胃镜、气管镜、结肠镜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有纤镜、光源和附件三大部分。它的外表就像一条细长的橡胶管,但管芯中却装着数万根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顶部,装有一个小小的镜头,使用非常方便。

  纤镜分两部分:①光学系统:包括光源、照相机、导光束、棱镜、物镜、导像束和目镜。②机械部分:有操纵纤镜的弯角钮、固定钮、牵引钢丝、管道及外套管等。

  为了使图像清晰,光源灯为大亮度、高功率,其光色接近日光,灯泡的使用寿命长,便于检查及更换。为避免灼伤组织,外接光源要经过红外线过滤措施,这样光线进人人体后即成为冷光。

  附件主要包括细胞采集、活检或手术器械,如冲洗、吸引管、细胞刷、活检钳、手术刀等。此外,为了扩大使用功能,还有传像、录像设备,如示教镜、照相机、摄影机、录像机、纤维电视等。

  进行纤维内镜检查时,医生把内镜送人需要检查的脏器,从光源发出的强光,经导光束传人人体内腔照明,医生通过外面的操纵装置,使镜头弯曲、活动,当镜头对准器管内部表面成像后,再通过导像束传送到体外的目镜,于是医生就能观察脏器内有无疾病了。医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扫察,只要是内镜能达到的范围,一般都可以检查清楚。

  正是由于纤维内窥镜的这些特点,所以它一问世便受到医生和病人的欢迎,近10—20年,在临床广为使用,品种也从纤维胃镜发展到目前的鼻内腔、十二指肠、胰胆管、结肠、小肠、心脏、支气管、肾盂、膀胱、子宫、阴道、腹腔、关节等20多种内窥镜;用途也不仅仅是观察病变了,它还包括:摄影专用纤维内窥镜;观察及直视下冲洗作脱落细胞检查;直视下取活体组织或观察下手术等的内窥镜;还有观察、活检(或手术)、摄影三者结合的内窥镜。现在临床上多使用后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