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浅谈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最常见的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现将本院收治的15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措施和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全部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83岁,平均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MI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命名标准,除临床表现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心电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的改变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4例,高侧壁梗死1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2例,心率失常1例。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常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严重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其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处于躁动状态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立即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

  2.3 瞳孔及眼球的观察 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在瞳孔及眼球位置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2.4 心跳、呼吸的判断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否迅速实施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能否及时发现与快速准确地判断。在确定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没有呼吸和可疑动脉没有搏动就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通知抢救,为下一步患者心肺脑复苏赢得宝贵时间。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先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心前区绞痛或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康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控制诱发因素及康复锻炼等,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往,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身心放松,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机体抵抗力。

  3.2 严密观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6 h内大部分是室颤,持续心电监护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24 h内的患者至关重要。

  3.3 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4 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可进半流质或少渣饮食。禁止吸烟与饮酒,因吸烟可引起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减少心肌血供,加重心脏负荷。

  3.5 大小便的护理 不少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排便时因用力,使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预防便秘,可口服芦荟胶囊,充足的纤维素等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