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视力残疾个体运动发展的特点

  众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视力残疾个体的动作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动作发展迟缓。

  爬、走、跑、抓握等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意义的动作,这些动作的发生发展标志着儿童神经生理的成熟和早期智力发展。有人在对低视力统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低视力个体的动作发展明显晚于普通个体(见下表),在爬行动作发展中,低视力儿童平均比普通儿童晚2个月。Cratty(1970)和Kastein(1980)等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视力残疾人不喜欢俯卧的姿势,这导致部分视力残疾人跳过爬行动作的发展而直接进入直立行走动作的发展。Warren(1994)等学者对视力残疾人动作发展的研究发现,生理、环境、抚养方式、教育训练等的差异使视力残疾人的动作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性特征。有些视力残疾个体的动作发展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别,有些儿童的行走动作发展则比普通儿童要晚2年多.

  2.平衡能力差。

  研究表明,由于视觉的缺陷,无法像普通个体那样通过视觉信息来矫正身体动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视觉缺陷所导致的空间认知问题也影响视力残疾人对听觉信息做出正确的肢体空间位置的调整。

  3.精细动作比粗大动作发展好。

  由于视力问题,视力残疾人无法像普通个体那样通过手眼协调来学习、控制精细动作,取而代之的是“耳手协调”。但很多东西在正常的状况下都没有声音,声音本身所提供的信息的精确性也比不上视觉,所以“耳手协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视力残疾人很难完成像钉纽扣、修钟表等必须有精确的视觉信息协助的精细动作。虽然视力残疾人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低于普通人,但相对之下却好于粗大动作的发展,这可能与视力残疾人用更多的时间练习精细动作有关。

  4.盲态。

  部分重度视力残疾者在早期即已形成一些异常的举动,如摇头晃脑、挤眼睛或用手指压眼睛、摆动身体、凝视光源,在一个地方绕圈子,不间断的重复同一动作。但这些异常动作并不局限于视力残疾人,智力障碍个体、自闭症个体、情绪障碍个体等有其它障碍的个体也发现有这些异常的动作行为出现。

  在个体早期发展阶段,动作是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它扩大了个体与周围环境交往的范围,是个体能够多角度的深入认识其周围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因而,动作经验的丰富、扩展与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视力残疾人动作发展的迟缓同样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