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布局
(一)布局流程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7.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10.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人员管理
1.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洗一次。
3.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
4.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5.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三、工作质量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二)无菌技术
1.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2.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
6.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一套,4-6小时更换1次。
(三)消毒、灭菌
1.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
2.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需灭菌。
3.碘伏、酒精容器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6.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用品。
(四)隔离技术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2.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包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平车专用,用后消毒。
4.脏被服应有容器固定存放且不在产房内清点,隔离病人被单、衣物分开处置。
(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及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