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其它护理 > 正文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护理对策

  1.术前

  协助医生选择血管,保护内瘘侧肢体血管,避免直接动静脉穿刺。检测出、凝血酶原时间。

  2.术后

  应注意不能包扎过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栓塞;抬高造瘘侧肢体,促静脉回流。

  3.促进内瘘成熟

  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每天热敷或热水浸泡术侧手臂,15min/次,3次/d;用术侧手做握拳运动或捏橡皮球3~4次/d,10min/次;或在吻合口上方扎止血带或绑血压计袖带,轻轻加压到静脉中度扩张,15min松开1次,3次/d.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术后10周内瘘仍未“成熟”,则提示手术失败,需重新做瘘。

  4.内瘘成熟后使用

  在内瘘使用过程中,正确的穿刺也是影响内瘘生存期限的重要因素。初次穿刺应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前应对血管进行评估,首先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皮疹、发红、瘀青、感染等,然后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弹性、有无硬结,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穿刺方法首选绳梯式,其次纽扣法;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3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进针时斜面向上呈30°为宜,进针不宜过快,要求一次性成功,减少血管壁损伤;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h后再用50%MgSO4湿热敷。

  5.透析结束后

  用无菌纱布卷压迫血管穿刺点而不是皮肤穿刺点止血,待针完全拔出后再按压,压迫强度以有效止血而不阻断被压迫血管血流为宜,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不出血即可停止压迫。

  6.透析过程中

  密切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30~140/80~90mmHg之间,避免低血压状态诱发血栓形成,在超滤过程中,血液中水分从血管腔内被清除,组织间水分进入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再充盈),过快或过多的超滤超过有效的再充盈即可引起低血压,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设定脱水量,一般血流量控制在200~300ml/min,如出现低血压时,立即快速静滴生理盐水,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

  7.纠正贫血速度不宜过快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注意监测血球压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高凝者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对透析时血管易痉挛及痛觉过敏者,可局部升温或透析前用小针头在穿刺点及周围注射少许局麻药可缓解血管痉挛,以防血栓形成。

  8.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相应处理

  尽量在血液通路完全丧失功能前纠正可逆因素,挽救血管瘘;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者,如为红色血栓,应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如为白色血栓,应及时手术取栓治疗,有可能挽救血管瘘,禁止血管造瘘侧敷中药、测血压及采血、输液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