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计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早期仍需要使用吊带,肌间沟阻滞可允许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开始被动活动,随后鼓励进行主动和主动辅助的前屈和外旋训练。从6周后或者在疼痛消退后开使等长训练。
1.第一阶段(0~2周)
目标:促进伤口愈合:控制水肿,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加强肩周肌力。康复方案:术后制动不超过24h;颈、肩、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训练;肩周肌等长收缩训练(耸肩、握拳、绷紧肌肉);钟摆练习;肩胛骨稳定性练习;被动和助力活动度练习(仰卧位棍棒操)。实施:休息时悬吊制动(中立位);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后使用冻敷;NSAIDS药物治疗;软网球、握力器、木棒;每日多组训练(可忍受,不限量)。注意:保护伤口,早期训练,防止黏连,疼痛控制。
2.第二阶段(3~6周)
目标:进一步促进愈合;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恢复肩部肌力康复方案:逐渐停止悬吊制动;继续肩周等长收缩训练;继续被动及助力活动度训练(站立位棍棒操,滑轮练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逐渐进行主动活动度练习(前屈,外旋,手指爬墙);抗阻力练习(弹力带)。实施:无痛、可耐受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NSAIDS药物治疗;木棒,弹力绳,滑轮注意:避免过度牵拉,不要增加炎症,疼痛控制。
3.第三阶段(7~12周)
目标:完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肩部正常肌力;恢复正常的肩肱节律;逐渐恢复上肢耐力。康复方案:继续主动活动度训练;抗阻肌力训练(哑铃、弹力绳);等速肌力和耐力练习;加强肩袖肌训练;肩胛稳定练习;低运动量的全身训练。实施: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哑铃,弹力绳;恢复完全活动后,每周加强2~3次。注意:不要增加炎症,避免增加肌肉疲劳。
4.第四阶段(>12周)
目标: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度;保持上肢肌力和耐力;为恢复正常工作及运动作准备。康复方案:保持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继续上肢柔韧性和耐力训练;继续等速肌力训练和测试;躯干和下肢的练习。实施:无痛,可耐受下进行;训练前热敷,训练后冰敷;每周加强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