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儿便秘较常见,从刚出生到十几岁,都可能发生。但绝大多数是功能性便秘,没有什么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目前病因机制也没有完全明确,但大多数几个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数年后会好转。(本文不讨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2. 有的小儿便秘呈现一过性,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自行就好转。
3. 但有小儿功能性便秘呈顽固性,治疗非常困难。家长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并争取尽早治疗。
4. 顽固性便秘通过饮食调理、增加饮水、停止或减少奶粉喂养、更换奶粉、行为干预(鼓励、训练排便习惯、消除恐惧心理等)、增加膳食纤维等措施均无明显效果。
5. 大约有50%的患儿在1年内逐渐好转,25%患儿2年内好转,还有25%患儿需要多年才能好转。这期间需要家长正确认识,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训斥、责备患儿。要给予患儿心理安慰疏导,行为和饮食调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安全的、温和的、不吸收的通便药物来长期维持治疗,等待患儿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再慢慢停止用药。很多家长反复中途停药,便秘反复复发,这样不利于便秘治疗的持续性、有效性。
6. 患儿往往因为便秘剧痛而产生对大便的恐惧心理,因此又会故意压制便意,尽量延迟排便,故便秘反而逐渐加重,导致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尽早治疗。
7. 长期便秘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影响患儿身心发育,每天的恐惧心理刺激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反过来又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并进一步伤害了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精神压力也会影响智力发育;直肠肛门黏膜被干硬的大便划伤、撕裂伤,造成局部的慢性炎症,进一步影响其功能;长期便秘,会导致直肠张力越来越小,感应性越来越差,直肠容积越来越大,也就导致大便积聚越来越多,越来越粗,越来越难排泄;便秘会影响毒素排泄,所以体内毒素会增加,尤其是重金属;长期便秘会造成肠道代谢紊乱;但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防治或大大减轻这种不良后果,特别是防止对儿童的身心伤害。
8. 成人便秘有非常多的药物、方法,但对小儿便秘研究一直比较滞后,尤其是药物治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多数家长不愿拿孩子当实验品;二是儿童不能主动反应问题也不容易配合研究;三是药品开发商不愿花大力气赚小钱。
9. 但近十年来,M国等发达国家儿童便秘方面做了大量的的临床试验,使人们对儿童便秘问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治疗方面也有了一个更科学的规范,推翻了一些经验性的方法和传统的认识。
1) 刺激性泻药一般少用或不用,如番泻叶、硫酸镁、酚酞片、果导片、大黄片等;
2) 肛塞制剂如开塞露以及灌肠只能临时使用,救急时使用,不可以作为常规使用,不可长期持续使用,因为长期使用会造成依赖;
3) 行为干预(如鼓励、训练如厕、饮食调理、增加运动等)只对一小部分患儿有效,但对大部分患儿,只能起到帮助作用,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必须与药物治疗配合;
4) 基础药物治疗,目前研究认为比较安全的药物有两个,聚乙二醇4000和乳果糖,它们都属于渗透性通便药,即通过药物本身的吸水特性,增加肠道内容物的含水量,保持大便湿润。这两种药物特点是本身无毒性,且又基本不被机体吸收,也不能被分解,口服通过肠道直接排除体外(乳果糖在肠道可被肠道益生菌分解代谢),对肠道本身也无刺激作用,因此可以安全长期服用。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随访研究,这两种药物对生长发育、营养吸收、毒性试验、血液指标分析等等都没有发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但目前聚乙二醇4000针对儿童便秘还没有被写入说明书,但国外临床已经在儿童使用。杜秘克目前针对儿童便秘已写入说明书,而且孕妇也可以用,所以应该是更安全。
5) 药物治疗要坚持一定的时间,直到患儿建立正常的排便功能。时间可能是3个月、6个月、1年或几年。一定时间后可以试着减量,观察是否能够正常排便,如果仍然便秘,则需要继续用药。
6) 用药的剂量:每个人都不一定一样,因为这两种药无“天花板效应”,也就是无剂量限制,因此可以安全增加药物剂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标准是“保持大便湿润、通畅,大便不费力、无痛苦感,而又不至于大便太稀”。可以每天一次用药,也可以每天分两次用药。
7)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长期便秘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身体伤害,防止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肠炎、植物神经紊乱、代谢紊乱、毒素排泄障碍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有效解除便秘后,大便就成为一种正常生理需求,甚至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不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负担,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更快地让患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正常的生理排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