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从广州市政协获悉,近日广州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市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问题。建议案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出现“有编却不用足”的现象,全市入编率82.3%,其中天河最低仅为63.82%.为此,建议案建议应进一步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以及将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医保挂钩等推动基层首诊。
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仅为28.31%
建议案认为,现行的医保政策尚未形成“首诊在基层”的强有力引导效应。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人次与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为28.31%,低于京(39%)沪(35.1%)两市,而要达到“2016年不低于53%”的政策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据分析,目前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而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建立。建议案认为,目前医联体试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开设康复病床,无法承接大医院下转的病人。而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全科医生岗位设置不明确,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模式的转变。
基层医务人员短缺
提案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瓶颈”问题。首先是医务人员短缺,近年来普遍出现“人手荒”。可简括为“一缺两难”,即人力总数缺、招人难、留人难。
据调研,因为财力不足等原因,不少区出现“有编制却不用足”的现象。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催生一些财力不足的基层政府调高入编门槛,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入编率低。截至今年8月全市入编率82.3%,其中,番禺入编率最高90.7%,天河最低仅为63.82%.各区到岗率普遍未达到90%.
不仅如此,基层岗位工作条件艰苦且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致使招人难和留人难。
建议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
对此,市政协建议应进一步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提高基层支付额度。
为推进基层首诊,建议对参保人设置“约束”条件,如将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医保挂钩。“如医保政策规定必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科医生签约和建档,并使之成为参保人应尽的义务和作为”医保卡“激活的前置条件。”这意味着,如果要激活医保卡就须先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
同时,明确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医保资金对签约服务进行购买服务。引导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全科医生注重签约病人的健康管理过程而非“看病”人头数,“全科医生管理的病人发病越少、慢病治疗成本控制得越低,自己的收入越高。”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