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些都说明在当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重视食疗,国外亦然。生于2500多年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饮食在治疗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经常食用蜂蜜,并指出“蜂蜜与食物并用具有滋补和促进健康”的功效。
但是有些人认为,要使身体强健,非服用补药不可,说补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更有些人迷信补药,本来身体正常,总以为吃些补药更可以增强体质,祛病延年。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假如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本来气血不虚,营血旺盛,再服补药,不但失去了“补”的意义,而且这些药物还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果因疾病而妨碍健康的,可以药物治疗为主,饮食营养为辅。无病因营养不良而体弱的,则应该以“食补”加强营养为主,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辅。在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正常,营养充足,是根本用不着服补药的。
《黄帝内经》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体生命的维持,除每天吃饭(五谷)外,还需要蔬菜、水果和肉食的供应。现代科学认为,所谓食补,是指全面的营养摄入,而并不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越多越好。粗茶淡饭,只要吃好吃饱,又注意身体锻炼,即可健康长寿。
“药补不如食补”是很有道理的。我国自古即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名医均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
所以从古至今,食补调养,不论用于治病,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各种食物不但含有各种营养素,为人体所必需,而且每一种食物对于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功能。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材,食物和中药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不论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还是鸡鱼肉蛋,都能作药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物同时也是药物。而专用的药物则反而具有某些轻重不等的毒性和弊害,而食物则是无毒的。
因此,对于需要“补”的人,应以食补为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适当的食物,就可以发挥其“补养”的有益作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成为一名公共营养师,可以关注家庭的营养健康,对于一个家庭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比例,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用一句夸张些话说,就是“一人学营养,全家都健康”。即使不是为了就业,也可以学习营养知识,成为一名公共营养师。看完公共营养师这么多的优势,是不是心动了?快看看如何报考吧,早报考早取证哦~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为什么说“药补不如食补”?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公共营养师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成立至今已有18年,专注医学考试培训教育,已经为数百万学员提供了考证、从业和晋升等专业帮助,赢得了的广大医学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依然会为每一位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的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