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中医学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社会治理的灵魂所在。
•“治未病”思想的根本原则在于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作为领导干部,也应有“治未病”的观念与智慧,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中医的阴阳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思维的智慧。在进行战略谋划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也要注重运用辩证思维。
医道通于治道,自古由来已久。中医药学不仅包含医病医人的诊疗理论,还体现着医世医国的治理智慧。
早在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就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吕氏春秋·审分览》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的观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炼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医有三品”说。清代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进一步指出治身与治国的相通之处,即两者都需要“施治有时,先后有序,大小有方,轻重有度,疏密有数,纯而不杂,整而不乱”。明代刘伯温《郁离子》则将治国与治病做比类:“治乱,证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人才,药也。”清代尤怡的《医学读书记》亦记载:“夫治病犹治国也。治国者,必审往古理乱之事迹,与正治之得失,而后斟之以时,酌之以势,而后从而因革之;治病者,必知前哲察病之机宜与治疗之方法,而后合之气体,辨之方土,而从而损益之。”
可见,中医药“小以喻大”,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治理资源,可拓展中医药文化“资政兴邦”的经世价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慧支持。兹从以下几点举例阐述。
“医乃仁术”,是传统医家对医学价值的高度凝练,也蕴含“医者仁心”的医德伦理诉求。而爱民、利民、惠民、富民等民本思想是传统“仁政”理论的核心,“仁政”也是传统士大夫孜孜追求的理想善治。北宋名臣范仲淹少时祷告神灵,问日后能否当上宰相,卦象示以不能。范仲淹又祷告“不然,愿为良医”。于是,就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励志名言。
良相与良医的互通之处在于“仁心”这一价值基点。主政一方的官员身居要位,要求为官者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仁爱为民,德操清正。而医者面对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亦需怀揣普渡众生的仁爱之心。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从心术到智慧,再到品行,对医者的要求与对从政者的要求如出一辙。
《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南宋肖纲《劝医论》有言:“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可见,中医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中医学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如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保健思想。治疗方面,中医同样秉持“以人为本”,认为先天禀赋、饮食、天气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不同个体的病理状态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应做出调整,正所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应之于治理,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的灵魂所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把以往的“管理”概念改成了“治理”。相比于“管理”,“治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社会治理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以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利益为本,而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即“以人民为中心”。
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者治病的最佳方案。治未病思想出自于《黄帝内经》,其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不“治未病”,不“治未乱”就好像口渴以后再去挖井,发生战争以后再去铸造兵器,为时已晚。
“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要求人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可见,“治未病”思想的根本原则在于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作为领导干部,也应有“治未病”的观念与智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夏热资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拆东墙,补西墙”的被动局面生成。如若“已病”,则须对症下药,终究不如治未病为上。
《黄帝内经》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意为:要了解疾病“标”“本”之间的关系,如此就可正确治疗、万无一失,否则就是胡乱诊治。《景岳全书·标本论》进一步指出“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标本兼治观点。
反腐倡廉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既认真解决“四风”方面的问题,又注重通过强化理想信念、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体制机制抑制不正之风。大量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表明,既要夯实治本的基础,又要敢于用治标的利器。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两手都要硬,是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有效方法,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制胜之道。
《黄帝内经》中岐伯有言:“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在岐伯看来,无论治国还是治家,都不可倒行逆施。所谓顺,不仅仅是医学上的阴阳、经脉、气血的顺逆,还指对待百姓时,要全心全意,尊重民心民意,不能独断专行。可见,“顺”本质就是强调要和谐,强调政通人和。
国家治理亦是如此。所谓“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二字的威力不容小觑。历史充分证明,谁能时刻谨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富民、安民,谁就能得到人民真心的拥戴。
反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垮台的根源,无不在于失去民心。这警示我们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一定要深入民心、倾听民意。工作有没有成效,不是看报告里写了多少数据,而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满意。要把为老百姓办的好事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解民忧、解民怨、暖民心。只有这样,民生工程才能赢得民心。
辩证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坚持事物普遍联系、世界永恒发展、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中医的阴阳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思维的智慧。《黄帝内经》对此有详细阐述。首先,阴阳双方表现为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其次,阴阳之间又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此外,阴虚引起阳亢,阳虚引起阴盛,一方状态的改变会引起另一方状态的变化。阴阳双方还互相渗透,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进行战略谋划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也要注重运用辩证思维。首先,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二,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三,在立足于全局、注重统筹兼顾的同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重点带动一般。第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黄帝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在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治方面的一种重要思想。
在分析人体健康状况方面,一方面,中医学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如《黄帝内经》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可见,人体的津液流入和流出与自然界天气和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中医学认为人体和自然一样,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遵循同样的价值取向,故有“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论断。如《黄帝内经》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这里把天的五行、五位以及寒暑燥湿风之“气候”,与人的五脏、五气以及喜怒思忧恐之“情绪”一一对应起来。
在疾病诊治方面,中医强调要结合病因和证候,如四时气候变化、病人禀赋强弱、年龄大小以及发病原因,证属虚、实、寒、热之别,患者的神色、脉搏、舌苔的表现等等,而不是孤立地看“病”或“证”。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现代思维方法中的系统思维颇有相似之处。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人们的实践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立足整体,围绕目标,统筹全局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从强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到要求“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再到提出“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都是系统思维运用的光辉典范。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治理智慧。在新的时代方位新的历史征程上,应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结合当代中国治理实际,发掘并凝练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治理精髓和治理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文化滋养。
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内涵和养生传统的国度,养生早已作为一种公认的健康生活标志,不仅是中老年人会关注,年轻人受工作压力、日常作息和不良习惯等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养生,说已成为席卷社会的时尚风潮也不为过。
同西医的保健方法一样,只有将饮食、运动综合起来并且做到,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也会增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朋友们,不妨赶紧学习起来,记得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可半途而废,点击下图系统学习中医养生保健师课程吧!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理论研究】发掘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治理精髓"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中医养生保健师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成立至今已有17年,专注医学考试培训教育,已经为数百万学员提供了从业和晋升等专业帮助,赢得了广大医学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依然会为每一位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的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及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