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胆囊炎的术后护理措施

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胆囊炎的术后护理如下,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1.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文化层次和疾病情况的不同,告知各种治疗的必要性、目的及配合方法,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干预措施,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的操作前、后和操作过程中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让病人知情明白,心中有数。

2.T形引流管护理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管引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主要目的:①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②引流残余结石:将胆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术后亦可经T形管溶石、造影等。③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1)妥善固定:术后除用缝线将T形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末端连接引流袋。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市避免将T形管拔出。

(2)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高干晦部切口平面,改变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以防的汁逆流引起感染。引流袋的位置也不可过低,以免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T形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子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若术后1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人管内行负压吸引。1周后,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正常成人,肝细胞和胆管每日分泌约800-1200ml胆汁,呈黄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应立即检查。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冲洗,无菌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引流管周围皮肤用酒精消毒每日1次,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侵蚀皮肤引起红肿、糜烂。行T形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5)拔管:T形管一般放置2周。如胆汁正常且量逐渐减少,手术后10天左右,经夹管2~3天,病人无不适可先行经T形管胆道造影,若无异常发现,应开放引流管24小时以上,使造影剂完全排出,再次夹管2~3天,仍无症状可予拔管。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可自行闭合。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形管6周以上,再作其他处理。

3.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对术前有黄疸的病人观察大便颜色并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

4.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出现肛门排气、无腹痛腹胀不适,可由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食物应清淡易消化、低脂,忌油腻食物及饱餐。

5.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

①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术中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所致。一般术后12~24小时腹腔引流管可有少量血性渗液,若出血量大,呈鲜红色,或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与医师联系,并配合进行抢救。

②胆瘘:由于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形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以及有无胆汁性腹膜炎。若术后或次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或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疑有胆瘘,立即与医师联系并协助处理。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初级护师、主管护师考试精华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技巧、精炼的复习资料!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