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外阴白色病变中医辩证治法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概述】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外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其发病可能与长期潮湿的刺激瘙痒、某些营养缺乏、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妇女。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和外阴皮肤色素及弹性改变,中医文献仅有“阴痒”记载,而无外阴白色病变的记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同出于胞中,循经外阴和阴户,著精血两亏,则影响冲、任、督三脉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致阴部皮肤失去滋养,引起局部病变。引起上述病理改变的原因有:

1.湿热下注外阴湿热久留不去,浸渍外阴而致。

2.肝郁化火久郁化火,移于外阴,热灼脉络而致。

3.气血虚弱气血素虚,外阴脉络失养而致。

4.肝肾阴虚素体肝肾阴虚,冲任不足,外阴失养而致。

5.肾虚精衰素体肾虚或久病及肾,肾虚精衰,督脉虚弱,外阴失养而致。

【诊断要点】

根据外阴瘙痒,外阴皮肤色素减退,但必须做活组织切片检查,才能诊断本病。

【辩证分型】

1.湿热下注外阴白色病变,皮肤湿润浸渍,带多色黄,外阴瘙痒。苔黄腻,脉细滑。

2.肝郁化火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带多色黄,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苔黄,脉弦。

3.气血虚弱外阴萎缩型营养不良为主,外阴有硬化性苔癣,萎缩性改变,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脉细弱。

4.肝肾阴虚外阴萎缩性改变,干燥萎枯,瘙痒带少,阴道干涩。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舌红,脉细沉。

5.肾虚精衰外阴萎缩性改变,干枯皲裂,腰酸膝软,四肢畏冷。舌淡胖,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除斑。

方药:地肤子汤(验方)加减。

地肤子15克苦参12克黄柏10克薏苡仁12克萆粟12克六一散12克(包煎)防风9克茵陈9克玄参10克败酱草12克加减:带多色黄,浸润外阴者,加知母10克、黄柏9克、五倍子10克、白术12克;阴痒难忍者,加白毛藤15克、赤芍12克、土茯苓15克。

2.肝郁化火治法:清肝泻火除斑。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茵陈10克生山栀9克生大黄3克(后下)黄柏9克白鲜皮15克马鞭草15克苏木12克泽泻10克加减:外阴皮肤干燥皲裂者,加麦冬15克、知母12克、阿胶9克(烊冲)、赤芍10克;大便秘结者,加麦冬12克、瓜篓仁9克(打)。

3.气血虚弱治法质气养血除斑。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2克黄芪10克白术9克茯苓10克当归9克大白芍10克熟地10克阿胶9克(烊冲)仙灵脾9克蛇床子10克炙甘草3克加减:外阴萎缩者,加山茱萸9克、知母10克、巴戟9克、淫羊藿12克、制首乌12克。

4.肝肾阴虚治法:滋肾养肝除斑。

方药:左归丸加减。

大生地15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0克怀牛膝9克龟版胶12克(烊冲)蛇床子10克女贞子12克巴戟肉9克柏子仁9克加减:阴道干枯而痒者,加黄精12克、制首乌10克、当归9克。

5.肾虚精衰治法:益肾填精除斑。

方药:右归九加减。

熟地12克淮山药10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制附子9克(先煎)鹿角胶12克(烊冲)黄精10克黄芪12克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郁化火者。

2.左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肾阴虚者。

3.右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阳衰者。

4.十全大补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气血虚弱者。

5.大补阴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者。

【简便方】

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除了内服中药外,若能配合外治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外治方介绍如下:

1.蛇床子散蛇床子15克、明矾12克、苦参10克、百部12克,水煎坐浴。

2.仙灵脾9克、川椒9克、白蒺藜9克、莪术9克、鹿衔草15克、蛇床子12克、苦参9克、归尾10克、防风10克,水煎坐浴。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本病长期不愈有恶变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重复作病理检查。

2.保持外阴清洁,彻底治疗阴道炎、外阴炎,避免用手抓外阴部,避免用烫水擦洗外阴。

3.增加营养,包括维生素摄入,保持情绪舒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