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士个人防护
2014-09-25 13:5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感染科护士个人防护
在传染科工作中,医护人员接触各种传染病人,处置各类物品及污物,损伤性操作较多,感染的机会较大,清醒的认识传染病存在的危险,应重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1 传染病的危害
1.1 血源性传染病的危害 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常见血源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操作过程中(如:输液、拔针、安装针头、传递锐器、胸腹穿刺、肝穿刺、骨穿刺、腹水回输、人工肝治疗等)经常有针刺伤及破损皮肤的事发生,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料研究,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接触受污染的血后,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2%~4%,感染丙型肝炎为3%~10%,感染艾滋病为0.2%~0.5% [1] .
1.2 呼吸及消化道传染病的危害 医护人员大部分是女性,又要经历妊娠期,目前已知的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感染等能致胎儿畸形或其他感染,应提高警惕。甲戊肝病毒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如不注意也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84消毒液、碘伏等,这些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3 自我防护的对策
3.1 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 每1~2年进行一次体检,并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接触每个病人前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皮肤若意外接触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病人的血液、体液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或划伤后,应挤压伤口使其尽量的挤出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伤口用75%的酒精或0.5%碘酒消毒后包扎。若是接触HIV阳性血后,服用叠氮胸苷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的危险性降低。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手套。受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病人排出的血液、体液应收集于密封的容器内,采集血液、体液的容器以一次性容器为好,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回收后统一销毁。手持化验标本时应戴手套。
3.3 注意空气消毒 紫外线消毒优于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消毒法。
3.4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套。
3.5 注意营养与休息 医生护士常上夜班,应注意休息,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并要合理搭配。不要偏食,注意饮食卫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