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围手术后常见不适:
① 发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手术后病人体温常升高至38℃左右,是机体对创伤的反应,2~3日可恢复正常;如体温升高幅度过大,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恢复接近正常后再度发热,应寻找原因。术后3~6日的发热,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常见有切口和肺部感染、静脉内留置的输液管导致的静脉炎、留置导尿管并发的尿路感染等。手术后发热<38.5℃,可不作处理,但应密切观察;超过39℃,应采取物理降温,也可采用药物降温。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引流切口、应用抗生素等。
② 切口疼痛:切口疼痛于麻醉作用消失后出现,24小时内最强烈,一般2~3日后逐渐减轻。切口持续疼痛,或在减轻后再度加重,可能是切口血肿、炎症或脓肿形成,不利于病人的恢复。小手术后的切口疼痛,口服解热镇痛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大手术后24小时内的切口疼痛,常需肌内注射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哌替啶,必要时隔4~6小时重复使用,但不可多次使用,以防成瘾,也可根据手术情况选用病人自控镇痛(PCA)等方法。对由切口血肿、炎症或脓肿形成所引起的切口疼痛,则应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③ 恶心、呕吐:麻醉反应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多在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自行停止,不作特殊处理。对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肠梗阻等原因造成的呕吐,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④ 腹胀:腹胀常由于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受抑制,肠腔积气过多所致,一般术后2~3日随胃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以自行缓解。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抬高、下腔静脉受压,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肛门排气后,腹胀如自行消退,可不作特殊处理。腹胀严重时可给病人放置胃管做胃肠减压,或放置肛管排气。非胃肠道手术还可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或穴位注射。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使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机械性肠梗阻、腹膜炎、低血钾、肠瘘等所致腹胀情况,需对因处理。
⑤ 尿潴留:常见原因为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对尿潴留的病人,如病情许可,可通过改变体位或协助病人坐起、站立排尿,下腹按摩、热敷,诱导排尿,镇痛,或注射氨甲酰胆碱,促进病人自行排尿。无效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若尿量多于500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日,有利于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力的恢复,留置导尿管期间做好导尿管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
⑥ 呃逆:常于术后8~12小时内发生,多由膈神经受刺激所引起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一般为暂时性。持续呃逆应首先考虑胃潴留、胃扩张,其次是有无膈下感染。早期发生者,可采用压迫眶上缘,短时间吸入二氧化碳,给予镇静安眠或解痉药物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胃潴留或胃扩张病人应进行胃肠减压。如检查未发现明显原因,而一般措施无效时,可肌注哌甲酯,必要时封闭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