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史

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史:

糖化血红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它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1969年,人们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1975年研究者们得到了生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反应式。

自从1968年第一次描述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以来,关于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糖化产物的术语,已经变化几次。自从1986年,IUPAC-IUB(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已经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这一名称,即非酶促的血红蛋白的糖基化。另一方面,更高级的术语糖基化血红蛋白经常地用于日常语言和现在的出版物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根据每个糖化位点和反应参与物,总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成若干个亚组分。

糖化血红蛋白天然(非糖化)血红蛋白是A0(2α、2β链)。亚组分(HbA1a1,HbA1a2,HbA1b和HbA1c)因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的游离氨基与不同碳水化合物糖基化而形成。这些亚组分总称为HbA1.除了血红蛋白β链的N末端缬氨酸外,血红蛋白分子内其他游离氨基也参与糖基化(α链N末端缬氨酸、赖氨酸ε-氨基)。

相对于HbA1,所有β-链N末端和其他游离氨基糖基化的血红蛋白被称作总糖化血红蛋白。除基本的成人血红蛋白AO外,在健康人里发现少量的胎儿血红蛋白HbF(2α、2γ链)和血红蛋白A2(2α、2δ链)。缬氨酸在δ链N末端,以类似的方式糖基化,例如,通过与葡萄糖的共价键形成HbA2c.亲和层析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总糖化血红蛋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