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预防接种 > 正文

对传染源的防疫措施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对传染源的防疫措施:

1.病人的措施:

(1)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甲、乙、丙三类,共计35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3)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报告时间分别为: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

2)乙类传染病: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监测区内的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2.接触者:

(1)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

(2)对接触者可采取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和检疫(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期限)措施。

3、动物传染源:

杀灭(苍蝇、老鼠)有经济价值的又不是烈性传染病的医学.教育网整理,隔离、治疗和接种。

4、对污染环境的措施:

肠道:消毒

呼吸:空气消毒、通风、口罩

虫媒:杀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