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大家准备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今天医学教育网给大家分享文章:怎样去除自来水中的氯,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
1.原理
其基本原理在于氯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氯较易破坏-SH 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2.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取决于需氯量,普通氯化消毒需接触30分钟,氯胺消毒法消毒需接触 1-2 小时。
②水的 pH 值:水的 pH 值较低,氯化消毒效果好。
③水温:水温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④水的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越高,消毒效果就越差。
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有效氯、需氯量、加氯量和余氯量
①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之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漂白粉含有效氮约28%——33%,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70%。
②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用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为“需氯量”。
③为了保证消毒的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接触30min后,出厂水中有0.3——0.5mg/L游离性余氯,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0.05mg/L。
④当水源受有机物或细菌污染严重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可采用过量氯消毒法。
4.安全问题
氯化消毒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在氯化消毒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氯化副产物中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有卤乙腈、卤乙酸、卤代酚、卤代酮和卤代醛等。这类物质目前现有仪器难以检测,但它们仍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和致癌性。
编辑推荐:
2019预防医学知识之慢性病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药学知识)
药学知识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整理的“怎样去除自来水中的氯?”,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诸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