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灶的证据。
2.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兴趣减退、乐趣丧失(快感缺乏)、精力下降为核心临床表现的一组心境障碍的统称。
伴随症状——焦虑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致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病变、管腔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微小梗死,坏死液化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而形成腔隙。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和/或TIA病史;突然起病或缓慢起病,出现一过性或局灶性神经症状,也可无症状;体征少,恢复较完全,预后好。
4.数字减影(DSA)检查:可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管畸形等,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
5.脑梗死改善脑血液循环:
①溶栓治疗:6小时以内的患者可进行尿激酶、4.5小时内尽快给予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
②降纤治疗:巴曲酶、降纤酶等。
6.脑出血临床表现:
①壳核出血,可以出现“三偏征”(典型表现);
②丘脑出血:昏迷和对侧偏瘫,分离性斜视
③脑桥出血:交叉瘫+针尖样瞳孔=脑桥出血;
④小脑出血: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
去大脑强直发作+针尖样瞳孔+脑膜刺激征=脑室出血。
7.小脑出血量10ml以上,或者有偏瘫、昏迷等情况时应行手术治疗;对颅内性血肿幕上>30ml、幕下或丘脑>10ml、脑室内出血(除脑干出血、脑干功能衰竭者外)均可采用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
8.短暂性脑缺血:安静起病,症状一般在1小时内缓解,不超过24小时
脑血栓形成:安静起病,症状进展相对缓慢,CT低密度影
脑栓塞:活动起病,症状急,无意识障碍,CT低密度影
脑出血:活动起病,症状急,有意识障碍,CT高密度影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内压,调整血压及预防脑疝。
9.癫痫的全面性发作
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①强直期——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翻或凝视;喉部痉挛致病人尖叫一声;口先强张,而后突闭,可咬伤舌尖。②痉挛期——肌肉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呈一张一弛交替性抽动,阵挛频率逐渐变慢,松弛时间逐渐延长,本期可持续30~60秒或更长。在一次强烈阵挛后,发作停止,所有肌肉松弛,进入发作后期。③发作后期——此期尚有短暂阵挛,以面肌和咬肌为主,导致牙关紧闭,可发生舌咬伤。本期全身肌肉松弛,括约肌松弛,尿液自行流出可发生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随后瞳孔、血压、心率渐至正常。
2)失神发作(小发作)——儿童期起病,青春期前停止。突发突止的意识障碍,双眼茫然凝视,呼之不应,如“愣神”,可有单纯自动性动作,如咂嘴、吞咽等,可伴有手中持物坠落或小的阵挛,一般不会跌倒,事后不能回忆。
3)强直性发作——多见于有脑部损害的儿童,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烈持续的强直性收缩,伴短暂意识丧失。
4)阵挛性发作——婴幼儿,表现为重复阵挛性抽动及意识丧失,持续一至几分钟。
5)肌阵挛性发作——突发、短暂的闪电样肌肉收缩,不伴或伴短暂意识障碍。
6)失张力性发作——突发短暂意识障碍,肌张力丧失姿势不能维持而跌倒。发作后立即清醒和站起。
10.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1)简单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癫痫)——伴意识障碍。
3)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化——先简单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后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反复癫痫发作,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未能自行停止。
11.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次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痫酮等;
部分发作首选卡马西平,次选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
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
12.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之一,青壮年,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表现。临床特点:
(1)感知觉障碍中最突出的是幻觉,幻听最常见。尤其言语性幻听,第三人称跟踪评论性幻听为特征性症状;
(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包括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贫乏。思维内容障碍以妄想最为常见;
(3)情感障碍中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