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治病救人 | 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展播:胡如刚
巍峨的太行山脚下,坐落着一片小小的村庄,信阳市商城县曾洼村。简朴的砖墙上镶嵌着红十字的标示,这儿就是村里的卫生室。今年51岁的村医胡如刚,就是在这里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接力棒,30年来坚守奉献,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身后那些淳朴的村民,献给了脚下这片热爱的土地。
言传身教,父亲是他行医路的领路人
胡如刚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在胡如刚小时候,就有很多病号来找父亲看病,简单的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有一些病人过来不方便,不管多晚,只要病人有需求,父亲就背起药箱上门问诊。看着父亲帮助患者远离病痛,听着病人对父亲的一声声感谢,从小耳濡目染,胡如刚立志要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医生。
高中毕业后,胡如刚就跟随父亲学医,一学就是七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懂得了行医做人的道理。为了更系统学习中医、运用中医,他来到河南职工医学院进修,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当时基层医生极度短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胡如刚毕业后毅然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学着父亲的模样治病救人。
医者仁心,他是村民健康路的点灯人
身为村医,胡如刚承担着曾洼村人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国家基本公卫服务深入农村的有力触手。 从医三十载,他竭诚为贫困群众服务,用脚步落实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从正当壮年到年过半百,他记不得走了多少路,医治了多少病患,但他却清楚记得村里1310位村民的健康信息,对每位签约村民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
曾洼村共有8个自然村,其中贫困人口和重点人群中,有16名高血压患者,8名糖尿病患者,31名老年人。为了方便村民做身体检查,他每个月都要背着药箱步行爬坡,跑遍8个村给贫困户送药、为乡亲测量血压。在他的努力下,当地贫困人口、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找胡如刚看病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给乡亲们看病,他总是把他们当作家人一样,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挣钱的门路,怎么能省钱又能治好病就怎么治。
他还记得十年前万安村高鹏组一位叫熊贻国的老人家,她的孙子低烧三个月,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能退烧。着急的老人家找到胡如刚以后,胡医生用中医经方进行诊治,服药半个月后,孩子烧退且没再复发反弹,老人家非常感激。“钱是次要的,正儿八经地把病人的病治好了,那感觉比挣钱还高兴。”
因为医术精湛,不止一次有人高薪聘请胡如刚去其他诊所坐诊,他都婉拒了。当记者问到他为什么不去的时候,他憨厚地笑着,“钱不需要挣太多,够花就行。如果自己走了,那些生了病,没人照顾的老人怎么办?”从医多年,他和患者之间,除了普通的医患关系,更多了一种乡情、亲情的牵绊。他舍不得乡亲们,乡亲们也离不开他。
抗击疫情,他是基层防疫路上的守护人
2020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乡村医生是筑牢基层守护防线的“守门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启动以来,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胡如刚“疫”不容辞,全力投入到农村一线抗疫。他是坚守在劝返点的守望者,每天天不亮就来到防疫点值守。他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员,苦口婆心地劝导乡亲们少出门勤消毒戴口罩。他是冲锋在一线的疫情监测员,面对疫情,他也有过片刻的害怕,但作为村医,他内心更多的是坚定。
漫漫从医路,拳拳医者心。三十载坚守乡村,他用中医经方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战疫一线初心不改,他用信仰照亮家园,恪守共产党员的誓言。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将继续扎根大别山下,带着最朴素的愿望,“但愿人生长久,健康永远相伴。绵延千年遗风,关爱生命路线”,继续服务父老乡亲。
但愿人生长久,健康永远相伴。绵延千年遗风,关爱生命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