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全国临床医师分阶段考试生理学A2型测试题”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某人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泡通气量增加
E.肺泡通气量不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500×12=250×24,故肺通气量不变。但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使得肺泡通气量减少。假设该患者的生理无效腔为Xml,肺泡通气量1=(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500-X)×12=6000-12X,肺泡通气量2=(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250-X)×24=6000-24X;可见,当呼吸频率加快了,虽然肺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减少了。此即浅而快的呼吸是对机体不利的。
2.正常人先用力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第一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应为
A.60%
B.80%
C.96%
D.99%
E.1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FEV1,曾称时间肺活量。排除了肺容积差异的影响,通常以FEV1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正常时,FEV1/FVC约为80%。
3.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由于气道阻力与其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气道管径的大小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增大而跨壁压增大,因肺的扩展而使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可使气道口径增大,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则相反,气道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
4.阻塞性肺气肿病人肺通气指标肯定下降的是
A.一秒用力呼气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总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是以流速(FEV1)降低为主,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则以肺容量(VC)减少为主。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早期即可出现FEV1降低。1秒用力呼气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第1秒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潮气量降低,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增加,均为阻塞性肺气肿的晚期表现。
5.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气量125ml,每分钟肺血流为5L,则通气/血流比值应为
A.0.7
B.0.8
C.0.9
D.1.0
E.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通气/血流比值,分子的通气为肺泡通气量,等于肺通气量-每分钟的无效腔气量=7500-125×20=5000ml=5L。故通气/血流比值=5L/5L=1。
6.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
A.变深变慢
B.变浅变慢
C.不变
D.变浅变快
E.变深变快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肺牵张反射为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肺萎陷引起吸气兴奋。该反射是由迷走神经参与和完成的。故切断迷走神经后,肺吸气的兴奋减弱,则呼吸变慢,肺扩张时,吸气抑制减弱,则呼吸变深。
7.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A.颈动脉体血流量减少
B.动脉血液内总的氧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C.动脉血氧分压在正常水平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
E.主动脉体受到刺激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呼吸反射性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包括中枢感受器和外周感受器,其中中枢感受器对PaO2的变化不敏感,外周感受器感受的是PaO2并不是O2含量。贫血和CO中毒时,虽然血红蛋白氧含量降低,但由于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决定的PaO2并不降低,而是仍处于正常水平,因此不能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强。
8.萎缩性胃炎患者壁细胞大量减少,胃酸缺乏,但促胃液素水平增高,该患者促胃液素分泌增多的原因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
C.促胰液素分泌减少
D.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减弱
E.肠-胃反射减弱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胃酸对促胃液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性的抑制作用。
9.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为减少患者胃酸,下列哪种治疗无效
A.M受体阻断剂
B.H1受体阻断剂
C.高位迷走神经切断
D.促胃液素受体的阻断剂
E.H+、K+ -ATP酶(质子泵)抑制剂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是壁细胞上的H2受体兴奋,不是H1受体。
10.胃黏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却不被消化是由于存在着自我保护机制称为
A.黏液屏障
B.碳酸盐屏障
C.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D.黏液细胞保护
E.黏液凝胶层保护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胃黏液能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H+在黏液中扩散的速度较慢并被不断分泌的HCO3-中和,从而避免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推荐阅读】
医师(临床)分阶段必背考点之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
临床医师分阶段精选考点—促胃液素与促胰液素鉴别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临床医师分阶段知识点(附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