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等政策制定上,细化相关条款,厘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医疗责任,使中西医结合防治有明确的制度支持和清晰的操作路径。如在传染病医院应认真落实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等。
三是加强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非中医医院的中医能力建设,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室、中药房,尚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应配备中医医师,建立中西医协同防治的人才队伍,加快提升防治传染病的中医临床能力;规划布局中医医院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应科室建设,提高中医应急救治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在非中医医院现有电子病历中增加中医模块,建立兼容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的基础数据库,以便中医医师开展诊疗工作。
四是强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科技支撑。加强对中医药典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整理总结、研究利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功能疗效。加大中医药科研经费投入,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专项,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防治传染病尤其是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研究,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
五是打造中西医互学互鉴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打造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为目标,从教育源头抓起,推动形成中西医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提升中西医协同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加大西医院校中中医课程比重。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突出中医思维培养,科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大幅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测试,培养更多高水平中医药专业人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推荐:两会!乡村医生待遇、中医药发展、公卫人才培养、基层医疗发展问题热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