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专区

首页 > 医学社区 > 母婴专区 > 正文

儿童绘画与创造思维发展

儿童绘画是儿童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如果没有强烈的表现自身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通常人们认为,绘画是一种技能,需要成人传授,殊不知绘画能力是人的潜在能力,大多数儿童都能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他们创造视觉符号表达思想、情感、愿望,用绘画作为思想交流的工具表现对事物的认识、看法、感受。通过绘画可以使人们了解儿童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如智力成长状况、性格、爱好、心理健康等等。儿童生活的环境决定着儿童绘画题材的内容,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创作灵感,引起绘画的冲动。当那些饶有意味、生动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时,我们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儿童自身蕴藏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儿童绘画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其表现有以下类型:

说明性表现:把所有说明的事件、情景用图像符号做示意性表述。

情意性表现:对经历的事通过夸张形象传达感受,这种类型的绘画多出自情感型儿童之手。

直觉感受表现:对所观察的事件用画面做清晰、明确描述。

认识的综合表现:对事物所了解的各方面,根据记忆进行主观组织,做综合概括性介绍。

想象性表现: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或想象创造虚构性形象或场景。

记实性表现:根据所观察的事物,凭记忆再现客观情景。

装饰性表现:把生活中的形象加以组织装饰、美化,使其具有美感。

儿童的绘画创作一方面反映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心智成长,绘画本身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六七岁以后开始入学读书,在心理发展上进入重大的转折时期。小学生活使儿童不断掌握和理解各种知识和经验,接受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儿童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得到发展。通过间接知识、经验的学习,他们逐渐学会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概念,学会进行逻辑判断推理,从而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使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实质性进展。中高年级学生创作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逐渐增多,思维发展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形成了初步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能力,学会了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较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一时期儿童创作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思维品质不断发展成熟,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