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

首页 > 医学社区 > 执业中药师 > 正文

中药诊断学总结之四

中医诊断学总结之四颜之推敲整理

----欢迎转载,须注明。仅供学习交流,非经本人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本文根据医学教育学员更上《中诊精要》浓缩而成。

一、正常声音

1.特点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2.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禀赋、情志变化

二、病变声音

1.声音

1)一般规律

1)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 --- 阳证、实证、热证。

(2)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 --- 阴证、虚证、寒证。

2)声重:指语声重浊。外感风寒或鼻疾。

3)音哑和失音

1)新病 --- 多实(金实不鸣)。

(2)久病 --- 多虚(金破不鸣)。

(3)暴怒呼喊或持续喧讲所致 --- 气阴耗伤。

(4)妊娠失音(子喑) --- 生理现象。

失音与失语:失音 --- 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 --- 不能言语。

4)鼻鼾熟睡鼻鼾而无其他不适 --- 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 神昏鼻鼾 --- 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5)呻吟疼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呻吟声高亢有力 --- 实证、剧痛。 呻吟声低微无力 --- 虚证、久病。

6)惊呼成人 --- 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 --- 惊风、惊恐、脘腹疼痛、食积、虫积。

2.语言

1)一般规律均为心神病变。 沉默寡言 --- 虚证、寒证。 烦躁多言 --- 实证、热证。

2)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3)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心气大伤

4)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因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 见于癫病、郁证。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

呓语睡梦中说话,吐词不清,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胃气不和或 久病虚衰者。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 神所致,多属阳证、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8)其它:

语言謇涩 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夺气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

神昏不语 : 中风、痫病、厥脱或小儿惊风等。

3.呼吸

1)一般规律:

(1)病人呼吸正常 --- 形病气未病。

(2)病人呼吸异常 --- 形气俱病。

(3)呼吸气粗、疾出疾入 --- 热证、实证。

(4)呼吸气微、徐出徐入 --- 寒证、虚证。

2)喘与哮

喘 : 气息急迫,呼吸困难。

哮 : 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3)少气与短气:

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

短气呼吸粗急短促, 气若有所聚。

4.咳嗽

1)咳声重浊 --- 实证(外感风寒或痰湿聚肺)。

2)咳声低微 --- 虚证(肺气虚损)。

3)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 --- 热证(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4)干咳无痰或少痰 --- 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5)咳有痰声,量多易咯 --- 痰湿阻肺。

6)顿咳 : 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声不断,咳后有鸡啼样回声。

7)白喉 : 咳声如犬吠,伴语声嘶哑,吸气困难。

5.呕吐: 有声有物 --- 。有物无声 --- 有声无物 --- 干呕

1)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 -- 虚寒证。

2)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拈痰黄水或酸腐或苦 --- 实热证。

3)喷射壮呕吐 --- 热扰神明。

6.呃逆指胃气上逆,不由自主,从咽而发,声短而频,呃呃作响

1)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所致的短暂呃逆,不为病态。

2)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响有力 -- 实证、热证。

3)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力 --- 虚证、寒证。

4)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 寒邪或热邪客于胃。

5)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 --- 胃气衰败之危候。

7.嗳气指胃气上逆,从咽而出,沉长而缓。

1)嗳气酸腐 --- 宿食,属实证。

2)嗳气声频而响亮,因情志而作 --- 肝气犯胃,属实证。

3)嗳气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 --- 胃虚气逆,属虚证。

4)嗳声频作而无酸腐气味 --- 寒邪客胃,属寒证。

5)饱食后偶发者,可不治而愈,不属病态。

8.太息病人在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

9.喷嚏指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

1)喷嚏频作,兼有恶寒发热、流涕 --- 表证处起。

2)久病外感或阳虚之人见喷嚏 --- 阳气回复,病趋好转。

10.呵欠指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的表现

1)喷嚏频作,兼有恶寒发热、流涕 --- 表证处起。

2)久病外感。

1)因困倦欲睡而欠者,不属病态。

2)呵欠频频不止(数欠) , 多为阴盛阳衰,体虚之故。

11.肠鸣指腹中胃肠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 正常肠鸣声低而和缓,难以闻及。

鸣声高亢而频急,属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

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浆,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脘部,其声漉漉下行者为水饮留聚于胃。

鸣响在脘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中气不足,胃肠虚寒。

腹中肠鸣如雷,脘腹痞满,大便泄泻者,为感受风、寒、湿邪,胃肠气机紊乱。

腹内微有肠鸣声,腹胀纳呆、食少者,为胃肠气虚。

肠鸣音完全消失,腹部胀满疼痛者,为胃肠气滞不通之重症。

三、病体气味

1口气

1)口气酸臭 --- 胃肠积滞。

2)口气臭秽 --- 胃热。

3)口气腐臭 --- 内有溃腐脓疡或牙疳。

2汗气

1)汗出臭秽 --- 瘟疫或暑热火毒只盛。

2)汗出腥膻 --- 风湿热邪久蕴皮肤(风温、湿温热病)。

3)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 --- 湿热内蕴(狐臭病)。

3痰涕之气

1)咳吐浊痰脓血腥臭 --- 肺痈。

2)咳痰黄稠味腥 --- 肺热壅盛。

3)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 --- 鼻渊。

4)咳吐痰涎清稀味咸,无特异气味 --- 寒痰。

4二便之气

1)大便酸臭难闻 --- 肠有郁热。

2)大便溏泄而腥 --- 脾胃虚寒。

3)泄泻臭如败卵,矢气酸臭 --- 宿食积滞。

4)小便黄赤浑浊臊臭 --- 膀胱湿热。

5)尿甜有苹果香味 --- 消渴病。

5.经、带、恶露之气

6.呕吐物之气

1)吐物清稀无臭味 --- 胃寒。

2)吐物酸臭秽浊 --- 胃热。

四、病室气味

1.臭气触人 -- 瘟疫病。

2.病室血腥味 -- 失血病。

3.病室腐臭气 -- 溃腐疮疡(脱疽)。

4.病室尸臭 -- 脏腑衰败。

5.病室尿臊气 -- 水肿病晚期(尿毒症)。

6.病室有烂苹果气味 - 消渴病。

上气、短气、少气的鉴别

上气

呼吸气急,呼多吸少,每兼咳嗽。

气息短迫,面目浮肿等

肺气不利,上逆喉间。有虚、实之分。

短气

呼吸短促,不相接续,似喘无抬肩,似呻吟而无痛楚。

乏力自汗,动则尤甚或兼咳喘,痰稀色白,量多易咳,胸闷等。

因肺气不足者属虚,同少气;水饮内阻,肺气不利者属实

少气

呼吸微弱无力,短而声低,不相接续,其状态比较自然

语言无力,常深吸一口气后再继续说话。

脏气不足,属虚证

喘与哮的鉴别

即气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的症状。

,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喘以呼吸急迫、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音为特征。

1)月经臭秽 --- 热证。

2)月经腥气 --- 寒证。

3)带下黄稠臭秽 --- 湿热。

4)带下稀白腥臭 --- 寒湿。

5)崩漏或带下奇臭,杂见异常颜色 --- 多为癌病。

6)产后恶露臭秽 --- 湿热下注。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