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

首页 > 医学社区 > 执业中药师 > 正文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很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甲基异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并已制成复方丙谷胺(胃丙胺)。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同用,可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2.降低毒副反应 某些化学药品虽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反应却较大,若与某些适当的中药配伍,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轻毒副反应。目前中西药临床主要用于:①减轻激素反馈抑制作用;②防治撤停激素后的反跳现象;③防治化疗的毒副反应;④防止一些药物在服用时产生胃肠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常出现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用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流涎。应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30~60剂为1个疗程,流涎消失率为82.7%,总有效率达93.6%。

3.降低用药剂量 珍菊降压片(珍珠层粉、野菊花、槐花米、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3次计,盐酸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60%。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