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治疗-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中医答辩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活血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配以补益正气之法。
1.风寒湿痹型
(1)证候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或有肿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口淡不欲饮或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2)治则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3)方药治疗
1)主方蠲痹汤(程钟龄《医学心悟》)。
2)处方羌活、独活、秦艽克,海风藤,桂枝、当归,川芎,威灵仙、白芍,甘草。水煎服。
若风胜者,加防风、白芷。湿胜者,加防己,薏苡仁,萆薢.寒胜者,加川乌头、熟附子,细辛。
(4)中成药追风透骨丸、腰椎痹痛丸、风湿药丸、除痹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等。
(5)针灸治疗
1)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2)处方根据风寒湿邪偏盛不同及发病部位,分部循经取穴。①分型选穴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分部肩部—肩髃、肩髎;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关、阳池;背腰部—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髀关;股部—承扶、风市;膝部—犊鼻、鹤顶;踝部—丘墟、申脉。③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配合艾灸,10次为一个疗程。
2.风湿热痹型
(1)证候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腻,脉滑。
(2)治则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3)方药治疗
1)主方宣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2)处方防己、北杏仁,连翘,滑石、薏苡仁,栀子,金银花藤,赤小豆,蚕砂,龙胆草,桑枝,甘草。水煎服。
皮肤有红斑者,加牡丹皮、地肤子,赤芍。化火伤阴者,加生地黄克,玄参、麦冬。
(4)针灸治疗
1)治则利湿清热,通经止痛。
2)处方根据发病部位局部取穴,选大椎、曲池。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3.痰瘀痹阻型
(1)证候 痹证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型,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2)治则 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3)方药治疗
1)主方桃红饮(林佩琴《类证治裁》)加味。
2)处方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穿山甲,地龙、地鳖虫,白芥子、胆南星,乌梢蛇、露蜂房,甘草。水煎服。
(4)中成药小活络丸、活络止痛丸等。
4.久痹正虚型
(1)证候 骨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软痛,形瘦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治则 养血益气,培补肝肾。
(3)方药治疗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2)方药独活、秦艽、当归、桂枝,桑寄生,川芎、熟地黄、白芍、茯苓、续断、党参、牛膝,狗脊、杜仲,炙甘草。水煎服。
若久痹内舍于心,可选用于炙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4)中成药舒筋健腰丸、壮腰关节止痛丸、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