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证”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与风寒湿邪、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多种辨证分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风寒湿痹:表现为腰部冷痛或酸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肤温度较低,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疗上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2. 气血瘀滞:患者常感到腰腿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活动后稍有缓解但易复发,痛处固定不移,压之更甚,舌质暗或见瘀斑,脉涩。治法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肝肾亏虚:主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无力、久立久坐加重、劳累后明显加剧,伴有头晕耳鸣等症,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弱。此时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4. 湿热阻络:此类患者腰部重痛或灼热感,局部皮肤温度高,可伴下肢麻木、口苦咽干等症状,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利湿热、通经活络。
5. 气虚血瘀:临床可见腰痛绵绵不休,活动后加重,休息稍有缓解但难以根除,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细无力。治疗时需益气养血、化瘀止痛。
以上是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方法的概述,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综合判断和个性化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