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阳黄的辨证施治要点总结之上

阳黄的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一、热重于湿

1. 症状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2.证候分析

湿热熏蒸,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少黄赤,是湿热之邪方盛,热耗津液,膀胱为邪热所扰,气化不利所致。阳明热盛则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腹部胀满。湿热蕴结,肝胆热盛,故苔黄腻,脉象弦数。心中懊,恶心欲吐,口干而苦,均为湿热熏蒸,胃浊和胆汁上逆所引起。

3. 治法

清热利湿,佐以泄下。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4.方药治疗

热重于湿者,常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大柴胡汤等。

5.针灸治疗

取阴陵泉、肝俞、胆俞、至阳、足三里、中封等穴为主。阳黄加阳陵泉、太冲、建里;腹胀呕恶加内关、通谷;热甚加曲池、内庭。

二、肝胆湿热

1. 症状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口干而苦,恶心欲吐,腹满胁痛,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证候分析

湿热交蒸,熏于肝胆,胆汁外溢于皮肤,且因热为阳邪,故身目发黄而色鲜明。心中懊、恶心呕吐,乃湿热熏蒸、胃浊上逆所引起。湿热内盛,而热邪尤重,故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若胆汁外溢皮肤,则大便呈灰白色。腹满胁痛,口干而苦,乃湿热犯及肝胆之故。舌脉为湿热熏蒸肝胆之象。

3.针灸治疗

治法:清利湿热,疏泄肝胆。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胆俞、阳陵泉、太冲、腕骨穴。

随证配穴:热重者,加大椎。便秘者,加大肠俞。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胆俞、阳陵泉清泻湿热,配太冲疏通肝胆气机而退黄。腕骨为小肠经原穴,以助小肠泌别清浊而达祛湿退黄之功。

阳黄的辨证施治要点总结之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