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气血津液在《内经》中如何被描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的基本原理。在《内经》中,气血津液被认为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气: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在《内经》中有多种分类,如元气(先天之精所化)、宗气(肺吸入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营气(由饮食中提取的营养物质生成)和卫气(表现在体表以抵御外邪)。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方面。
2. 血:血为滋养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认为“血者,神明之府也”,说明了血液对精神意识活动的影响。同时,《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强调了血对于视觉和运动功能的重要性。
3. 津液:津液泛指体内一切正常液体,包括唾液、汗液等,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灵枢·决气》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内水分代谢的过程。津液具有滋润肌肤、濡养筋骨的作用,并参与调节体温。

总之,《内经》强调气血津液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这些物质失衡时,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往往注重调和气血、补充津液,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