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主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政策解析

2024年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24年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已经公布了,经医学教育网专业人员核对,与2023年相比没有变化!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提供免费下载如下:

完整版大纲PDF文件 点击下载>

温馨提示:此大纲来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考试用书附带大纲,网校将参考此官方指导书进行课程录制,请广大考生放心复习!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1
2.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
2.指导疾病的诊断1
3.指导疾病的治疗1
二、藏象(一)心1.主要生理功能1
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二)肺1.主要生理功能1
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三)脾1.主要生理功能1
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四)肝1.主要生理功能1
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五)肾1.主要生理功能1
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六)胆胆的生理功能1
(七)胃胃的生理功能1
(八)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1
(九)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1
(十)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
(十一)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
(十二)脑脑的生理功能1
(十三)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1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1
三、气血津液(一)气1.气的生成1
2.气的生理功能1
3.气的运动1
4.气的分类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三、气血津液(二)血1.血的生成1
2.血的功能1
(三)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
2.津液的功能1
(四)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1
2.血为气母1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1
2.气能行津1
3.气能摄津1
4.津能生气1
5.津能载气1
(六)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津血同源1
四、经络(一)经络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1
(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1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1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
(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1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联系作用1
2.运输渗灌作用1
3.感应传导作用1
4.调节作用1
五、病因(一)六淫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1
2.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
(二)疠气1.疠气的致病特点1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1
(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五、病因(四)痰饮1.痰饮的形成1
2.痰饮的致病特点1
(五)瘀血1.瘀血的形成1
2.瘀血的致病特点1
3.瘀血的病证特点1
(六)饮食劳逸1.饮食不节1
2.饮食不洁1
3.饮食偏嗜1
4.劳逸失宜1
六、发病(—)发病的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1
2.体质与发病1
3.精神状态与发病1
(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1
2.徐发1
3.伏发1
4.继发1
5.复发1
6.合病与并病1
七、病机(一)邪正盛衰1.实的病机1
2.虚的病机1
3.虚中夹实1
4,实中夹虚1
5.真虚假实1
6.真实假虚1
(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
2.阴阳偏衰1
3.阴阳互损1
4.阴阳格拒1
5.阴阳亡失1
(三)气的失常1.气虚1
2.气机失调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七、病机(四)血的失常1.血虚1
2.血行失常1
(五)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的形成和特点1
八、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1
2.既病防变1
(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1
2.治标与治本1
3.扶正与祛邪1
4.调整阴阳1
5.三因制宜1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一、全科医学(一)全科医学1.全科医学的要素1
2.基本特征1
(二)全科医疗及全科医生1.基本特征1
2.与专科医疗的区别1
3.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1
(三)中医全科医学1.中医全科医学1
2.中医全科医疗1
3.中医全科医生1
二、中医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方法(一)服务模式1.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1
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1
3.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1
(二)服务方法1.评估方法1
2.常用工具1
三、中医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一)治未病理论与养生方法1.治未病理论1
2.养生方法1
(二)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1.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1
2.全科医学的健康教育1
四、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医患关系及其基础1.医患关系的模式1
2.医患关系的沟通技巧1
五、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社区中医药服务与用药1.基本原则与目标1
2.基本内容1
3.合理用药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预防医学概论一、绪论医学模式、健康观1.预防医学要素1
2.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
3.三级预防的策略1
二、社区卫生服务概述1.社区卫生服务特点1
2.社区卫生服务内容1
3.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1
三、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一)概述1.流行病学特点1
2.流行病学方法1
(二)疾病的分布1.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1
2.疾病流行强度的相关术语1
3.疾病的三间分布1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现况研究1
2.病例对照研究1
3.队列研究1
4.社区干预试验1
5.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1
(四)循证医学要素循证医学要素1
四、环境、饮食与健康(一)环境与健康1.生活环境与健康1
2.生产环境与健康1
3.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1
(二)饮食与健康1.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1
2.社区居民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1
3.社区居民饮食干预与评价1
4.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1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要素1
2.健康教育内容1
3.健康教育原则1
4.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1
(二)健康促进1.健康促进要素1
2.健康促进原则1
3.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1
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1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原则及内容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预防医学概论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社区内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1
4.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与社区干预1
(二)伤害与残疾1.伤害的基本要素1
2.伤害的特点1
3.伤害预防的一般策略1
4.伤害的社区预防1
5.残疾的基本要素1
6.残疾的分类1
7.残疾的预防与社区干预1
七、其他疾病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一)社区临床预防服务1.社区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1
2.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干预1
(二)社区健康管理1.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1
2.社区健康管理模式1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要素1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1
(四)卫生信息管理1.卫生信息的内容1
2.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信息1
3.妇幼保健信息1
中药学一、中药的产地与炮制(一)产地主要的道地药材1
(二)炮制炮制的目的1
二、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
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
(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
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1
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
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五)毒性1.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
2.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
三、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1
2.配伍的内容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药学三、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
2.证候禁忌1
3.妊娠用药禁忌1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
四、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1
(二)用法特殊煎法1
五、解表药(一)概述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六、清热药(一)概述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的功、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清热燥湿药黄苓、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七、泻下药(一)概述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八、祛风湿药(一)概述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药学九、化湿药(一)概述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利水渗湿药(一)概述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利水消肿药茯苓、意苡仁、猪苓、泽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石韦、萆薢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一、温里药(一)概述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二、理气药(一)概述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白、柿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三、消食药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四、驱虫药(一)概述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五、止血药(一)概述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六、活血化瘀药(一)概述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药学十七、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萎、竹茹、天竺黄、前胡、桔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八、安神药(一)概述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十九、平肝息风药(一)概述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二十、开窍药(一)概述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二十一、补虚药(一)概述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蜂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补阳药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补阴药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女贞子、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二十二、收涩药(一)概述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肉豆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金樱子、莲子、芡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二十三、攻毒杀虫止痒药(一)概述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雄黄、硫黄、蛇床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剂一、概述(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
2.常用治法1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配伍的目的1
2.方剂的组方原则1
3.方剂的变化形式1
(三)常用剂型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
二、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1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辛温解表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1
2.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三)辛凉解表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1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四)扶正解表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三、泻下剂(一)概述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1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寒下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1
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1
(三)温下温脾汤的组方原理1
(四)润下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济川煎的鉴别应用1
(五)逐水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1
(六)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1
四、和解剂(一)概述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1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
2.蒿苓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
(三)调和肝脾1.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1
(四)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剂五、清热剂(一)概述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1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清气分热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1
(三)清营凉血清营汤的组方原理1
(四)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1
(五)清脏腑热1.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1
2.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3.苇茎汤的组方原理1
4.葛根黄苓黄连汤的组方原理1
5.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1
(六)清虚热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1
六、祛暑剂(一)概述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1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祛暑利湿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三)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
七、温里剂(一)概述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1
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温中祛寒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1
(三)回阳救逆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四)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阳和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仙方活命饮的鉴别应用1
八、补益剂(一)概述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1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补气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1
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1
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
5.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桂枝汤的鉴别应用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剂八、补益剂(三)补血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1
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四)气血双补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1
(五)补阴1.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补阴丸的鉴别应用1
2.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1
(六)补阳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七)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1
九、固涩剂(一)概述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1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固表止汗牡蛎散的组方原理1
(三)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1
(四)涩精止遗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1
(五)固崩止带固冲汤的组方原理1
十、安神剂(一)概述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1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1
(三)滋养安神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1
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1
十一、开窍剂(一)概述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1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凉开安宫牛黄丸与紫雪、至宝丹的鉴别应用1
(三)温开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1
十二、理气剂(一)概述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1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行气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1
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1
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1
4.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1
(三)降气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1
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1
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剂十三、理血剂(一)概述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1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活血祛瘀1.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1
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1
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1
5.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1
6.失笑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金铃子散的鉴别应用1
7.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1
(三)止血1.咳血方的组方原理1
2.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1
3.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1
十四、治风剂(一)概述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1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1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1
3.消风散的组方原理1
(三)平息内风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1
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天麻钩藤饮的鉴别应用1
十五、治燥剂(一)概述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1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轻宣外燥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1
2.桑杏汤的组方原理1
(三)滋阴润燥1.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的鉴别应用1
2.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咳血方的鉴别应用1
十六、祛湿剂(一)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1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燥湿和胃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1
(三)清热祛湿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1
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甘露消毒丹的鉴别应用1

续表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剂十六、祛湿剂(四)利水渗湿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1
(五)温化寒湿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1
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1
(六)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十七、祛痰剂(一)概述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1
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燥湿化痰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三)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1
(四)润燥化痰贝母瓜萎散的组方原理1
(五)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1
(六)治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天麻钩藤饮的鉴别应用1
十丿1、消食剂(一)概述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1
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消食化滞保和丸的组方原理1
(三)健脾消食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1
十九、驱虫剂
乌梅丸的组方原理1

注: 1.组方原理指据证审机、立法遣药、合理配伍的逻辑联系。 2.加减化裁主要是指《大纲细则》中涉及的常用加减、附方。 3.鉴别应用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在主治、组成、配伍、功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4.凡大纲中涉及的方剂,考生均应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全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