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内容繁多,让很多考生有些不知道如何去复习,抓不住重点,下面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概述
神经衰弱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或受到精神创伤,致使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神经衰弱属中医的“郁证”、“不寐”、“心悸”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其发病原因,多由七情内伤,尤其与长期精神抑郁、思虑过度、精神紧张关系最为密切。由于情志内伤,往往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症状: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腹胀脘闷,暖气呕吐,纳食减少,大便失常,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肝络失和,故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腹胀脘门、嗳气呕吐;肝气乘脾,则纳食减少、大便失常;肝气郁结,冲任失调,则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
脉弦是为肝郁气滞之象。
2.气郁化火症状:胸闷胁胀,头痛,眩晕,目赤,耳鸣,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则胸闷胁胀;日久化火,火性炎上,则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肝火犯胃,胃肠有热,故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有余之象。
3.气郁痰结症状: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吞咽无妨,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气乘脾,牌失健运,聚湿成疾,痰气郁结于咽喉,故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吞咽无妨,亦称“梅核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是为气郁痰结之征。
4. 心神失养症状: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气郁日久,耗伤心气,营血黯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见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此即“脏躁”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是为气郁血虚之象。
5.心脾两亏症状: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饮食减少,或便溏,面色不华。舌质谈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
证候分析:气郁血虚,心失所养,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而致心脾两虚,心神不宁,故见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牌失健运,故饮食减少、便溏汽血来源不足,故见头晕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是为气虚血亏之象。
6.阴虚火旺症状:眩晕,头胀,易怒,心悸,心烦,少寐,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脏阴不足,营血黯耗,阴亏则虚阳上越,故见眩晕、头胀、易怒;阴血亏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扰动心神坝沁悸、心烦、少寐;肾阴不足,腰府失养,耳窍不利测腰酸、耳鸣;阴虚火旺,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男子遗精;肝肾失养,冲任不调,故女于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均为阴虚有火之象。
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治则:疏肝理气,行滞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
柴胡9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郁金9克青皮6克陈皮6克川芎6克白芍9克苍术9克栀子9克神曲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暧气呕吐者,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女子月事不行者,加当归、桃仁、红花各9克,以养血活血调经;月经过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仙鹤草30克,以补肾止血调经;便溏者,加薏苡仁、山药各15克,以健脾止泻;便秘者,加火麻仁9克、大黄9克,以通便。
2.气郁化人治则:行气解郁,清泻肝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丹皮9克栀子9克柴胡9克薄荷3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胸闷胁胀者,加延胡索、川??子各9克,以疏肝理气;头痛者,加川芎6克,以祛风止痛;耳鸣者,加石菖蒲 12克、灵磁石 30克,以开耳窍;口苦、目赤、易怒、便干甚者,加龙胆草、大黄各6克,以清泄肝热。
3.气郁痰结治则:利气化痰,开郁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9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紫苏9克制香附12克枳壳12克佛手8克八月札9克绿萼梅9克陈皮6克生姜3片甘草6克随症加减:胸闷胁痛甚者,加郁金12克、瓜篓15克,以宽胸;见呕恶。口苦者,加黄答9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以清胃降逆。
4.心神失养治则: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甘草9克太子参30克小麦30克大枣15克煅龙骨30克茯苓12克茯神9克石菖蒲12克柏子仁9克酸枣仁9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9克随症加减:心中烦乱,睡眠欠安甚者,加锻牡蛎、灵磁石各30克、龟版9克,以重镇安神。
5.心脾两亏治则:益气安神,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茯神12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9克炙远志6克当归9克知母9克川芎6克木香6克随症加减:心悸甚者,加麦冬9克、五味子6克,以敛阴生脉;夜寐多梦,容易惊醒者,加郁金、合欢花、柏子仁各9克、夜交藤30克,以安神;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克、神曲9克,以消食;便溏者,加山药、薏苡仁各15克,以健脾止泻。
6.阴虚火旺治则:滋阴泻火,重镇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生地12克山茱萸9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柴胡6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连3克酸枣仁9克当归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眩晕头胀者,加天麻6克、钩藤12克,以平肝潜阳;失眠严重者,加入珍珠母、灵磁石、生铁落各30克,以重镇安神;腰酸遗精甚者,加知母9克、龟版9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6克,以补肾滋阴收敛;月经不调者,加香附12克,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以调经。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取穴大椎、百会、胃俞、肝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等,每次选用2~4穴,双侧针刺,每日上午或下午进行治疗。
食疗法:
(1)250克瘦猪肉切成片,加50克莲子肉,再加水共炖熟,调味后食用。
(2)白术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5只,何首乌、灵芝草各15克,大枣7枚,加水煎汤取什,放入50克粳米煮成粥,调味后食用,每日2次,每次1碗。
(3)猪脑1只、猪心1只、天麻30克、当归10克,一起加水用文火炖煮,熟后调味食用。
(4)黑芝麻、胡桃肉各50克,共炒熟研碎后加入15克白糖食用,每日1次,每次1匙。
简便方
1.莲子肉30克、龙骨15克、龙眼肉30克、山药20克、大枣6枚(去核),加水先煎1小时后放入百合30克,煎熟后饮汤吃百合、龙眼肉、大枣,每日l次,每次1碗。
2.桑椹子30克,珍珠母30克,麦冬15克,水煎服,每印临睡前服1次,每次1小碗。
3.先将淮小麦30克加水煎汤,去药渣后放入小米50克、莲心10克煮成稀粥,调味后食用,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