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系病证是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肾系病证
第一节水肿
一、定义: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以伴有胸水、腹水。
二、源流:
1、《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水肿的治疗,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2、《金匮要略》张仲景称为水气,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治法。
3、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上倡导温脾暖肾,开创了补法。
4、《仁斋直指方》创活血利水法。
5、《医学入门》提出疮毒导致水肿的说法。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2、病理因素有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3、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
4、病理基础以阳气虚损为主。
5、病理转化以阳转阴、实转虚为主,虚中夹实临床多见。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三)分型论治: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用猪苓汤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节淋证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源流:
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2、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3、《诸病源候论》概括了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论述了石淋的成因。
4、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5、《景岳全书》认为寒热虚实都有,完善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三、病因病机:
1、病位: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2、基本病理: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病理变化:热淋: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血淋: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石淋:湿热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湿热阻滞,脂液不循常道;气淋:肝气郁滞,气火郁于膀胱;劳淋:久淋伤正,湿热留恋。
4、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湿热、气滞;虚证——脾肾不足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三)分型论治: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3、血淋:小蓟饮子;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用知柏地黄丸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解分清饮;脾肾两虚,气不固摄,膏淋汤;偏于脾虚中气下陷,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用七味都气汤;偏于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
6、劳淋:无比山药丸;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