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望面色是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涉及的考点,很多考生对详细考点可能不太熟悉,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解答望神、望面色相联系知识点如下:
一、望神
得神 | 有神 | 精充神旺 | 正常人
病情较轻 |
失神 | 无神 | 精亏神衰 | 久病重病 |
少神 | 神气不足 | 虚证或恢复期 |
得神、少神、失神鉴别
望神 | 神志 | 语言 | 目 | 面色 | 动作 | 呼吸 | 肌肉 |
得神 | 清楚 | 清晰 | 明亮
灵活 | 荣润 | 灵活 | 平稳 | 不削 |
少神 | 不振 | 懒言 | 乏神 | 少华 | 迟缓 | 少气 | 松软 |
失神 | 不清 | 混乱 | 呆滞 | 无华 | 迟钝 | 微弱 | 瘦削 |
假神(无神)——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意义:提示脏腑精气耗竭,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
※故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假神
※神志——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精神烦躁不安
※目——目无光彩——目光转亮——浮光外露,目睛直视
※面——晦暗无华——泛红——两颧如红妆
※形——身体沉重难移——想起床活动——不能自己转动
※饮食——无食欲——欲进饮食
神乱
分证 | 表现 | 意义 |
脏躁 | | 虚证,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
狂证 | 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 阳证,痰火扰心 |
癫病
痴呆 | 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 | 阴证,痰浊蒙蔽心神 |
痫病 | 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 | 肝风挟痰上逆 |
二、望面色
※常色与病色
●常色——健康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色——晦暗、暴露
※五色——赤色——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者——虚热证
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戴阳证
※五色——白色——虚证(血、气、阳)、寒证、失血证
淡白无华——血虚/失血
(白光)白者——阳虚
(白光)白而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亡阳证/实寒证/大失血
※五色——黄色——虚证、湿证
淡黄,枯槁无华——萎黄——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黄胖——湿邪内阻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
鲜明如橘——阳黄——湿热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
※五色——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
淡青/青黑——寒盛、痛剧
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
面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
※五色——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黑暗淡——肾阳虚
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
※五色主病
面色 | 主病 |
赤色 |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
白色 | 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
黄色 | 主脾虚、湿证 |
青色 |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
黑色 | 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
※意义
判断气血盛衰
识别病邪性质
确定疾病部位
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
※《素问·刺热》分候法
●额——心
●鼻——脾
●左颊——肝
●右颊——肺
●颏——肾
※《灵枢·五色》分候法
●前额——庭(颜)——首面
●眉间——阙——阙上——咽喉
阙中(印堂)——肺
阙下(下极、山根)——心
●鼻柱
下极之下(年寿)——肝——肝部左右——胆
肝下(鼻端、准头、面王)——脾
●鼻翼——方上——胃
●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
●颧骨下——中央——大肠
●颊——挟大肠——肾
●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
推荐阅读: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目特点分析及备考经验
以上是“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精选课程——望神、望面色”的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