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证新增考试内容“湿热病篇””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要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湿热病篇
1.【原文】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原文阐释】
本条文为湿热病的辨证提纲,列举了湿热病初起的典型症状。
湿热病初起,湿邪伤表,湿为阴邪,阻遏卫阳,故见恶寒;湿邪逐渐化热入里,湿热郁蒸,故发热而不恶寒;热盛于阳明,故见汗出;湿为阴浊之邪,易阻遏气机,故见胸痞之症;湿邪内盛则舌苔色白;邪热内盛,耗伤津液,故感口渴;水湿停于内,故虽口渴而不欲饮。
2.【原文】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原文阐释】本条文主要阐述了“阴湿”伤表的证治。
湿为阴邪,湿邪伤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无汗;湿性重着,气机为湿所困,蒙蔽清阳,故见身重头痛。因湿邪尚未化热,病位在表,治宜芳香辛散,宣化湿邪。用藿香、香薷、苍术皮以芳香化湿,配以薄荷、牛蒡子以宣透卫表。头痛多夹风邪,羌活可祛风胜湿,头不痛者,说明夹风之象不明显,故去羌活。
3.【原文】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原文阐释】本条文主要阐述了“阳湿”伤表的证治。
湿邪在表,阻遏卫阳,故有恶寒;湿邪已经化热,湿热蕴滞肌表,故见发热,且热象较为明显;湿性重着,湿热留滞肌肉关节,故身重、关节疼痛;湿性黏滞,湿热相结,故难以随汗而解。治宜宣化湿邪的同时,配以泄热之药。可用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药。因苍术皮性温,故如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4.【原文】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原文阐释】本条文主要阐述了“湿热阻遏膜原”的证治。
膜原为三焦之门户,一身之半表半里,湿热之邪阻于膜原,营卫气相争,可见寒热往来如疟状,治宜宣透膜原、辟秽化浊,故用柴胡以透达膜原,厚朴、半夏、摈榔、草果、苍术以理脾燥湿、开达膜原,藿香、菖蒲以芳香化浊,六一散以清利湿热。
5.【原文】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原文阐释】本条文主要阐述了湿热病后期“湿邪蒙绕三焦”的证治。
湿热病后期,湿热大势已解但余邪未清,余湿困胃,脾胃气未复,湿邪蒙绕三焦,气机不畅,故见脘中微闷,虽能知饥而但不欲食。可用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五叶”轻清宣化,再配以芦尖、冬瓜仁以淡渗利湿,使气机畅通,余湿得除,诸证自愈。
6.【原文】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
【原文阐释】本条文主要阐述了湿热阻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治。
本证虽见发热、汗出,但无恶寒,表明湿邪已不在表,而是内伏中焦。湿热阻遏气机,肺气失宣而出现胸痞;湿邪内阻,津液不能上升则口渴,多为口渴而不欲引饮;湿重于热,故舌苔色白。用苍术、厚朴、草果、半夏以辛苦燥湿;藿香、佩兰、蔻仁、郁金、菖蒲以芳香化湿;杏仁、桔梗、柷壳以开宣肺气,行气湿化;六一散以清热淡渗利湿。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29条精华考点
温热论经典条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经典》模拟试题:金匮要略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证新增考试内容“湿热病篇””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新闻政策、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