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和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即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吋,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遂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遂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等。
7.三叉神经痛:发作性电击样疼痛。
8.胸壁疾病:疼痛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等。
9.带状疱疹:肋间神经分布,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10.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或心前区,牵涉左肩背、左臂内侧。
11.胸痛持续时间
(1)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疼痛:阵发性;
(2)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
(3)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长且不易缓解。
12.心绞痛诱因:劳力后;缓解因素:硝酸甘油含服,心肌梗死无效。
13.心脏神经症:体力活动后反而减轻。
14.腹痛的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膀胱炎、盆腔炎症及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疼痛在下腹部。
15.腹痛的性质与程度: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并发急性穿孔;并发幽门梗阻者为胀痛,于呕吐后减轻或缓解;胆石症、泌尿道结石及肠梗阻时呈剧烈绞痛;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肝癌疼痛多呈进行性锐痛;慢性肝炎与淤血性肝肿大多为持续性胀痛;肝或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可出现腹部剧烈绞痛或持续性疼痛;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6.诱发、加重或缓解腹痛的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暴饮暴食、酗酒史;十二指肠溃疡腹痛多发生在空腹时,进食或服碱性药后缓解;胃溃疡腹痛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至下次进餐前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在直立时可减轻;肠炎引起的腹痛常于排便后减轻;肠梗阻腹痛于呕吐或排气后缓解。
17.咳嗽的音色:
嘶哑:声带或喉部病变。声带炎、喉炎、喉癌、喉返神经麻痹。
犬吠样咳嗽:急性喉炎或气道异物。
鸡鸣样吼声:百日咳。
金属调的:支气管癌
18.痰的性状:
恶臭痰:厌氧菌感染
黄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大量脓痰:支气管扩张症与肺脓肿
19.静置后可出现分层:
上层:泡沫
中层:浆液或浆液脓性
底层:坏死性物质
20.咯血的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
21.呕血前三位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
22.咯血的量及其性状:
大量咯血(每日超过500ml):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
中等量(每日100~500ml):可见于二尖瓣狭窄
小量咯血(每日在100ml内)
23.心源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1)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缓解。重症伴有气喘、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
(3)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位时减轻
24.酸中毒性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特点:呼吸深长而规则,常伴鼾声。
25.中枢性呼吸困难:呼吸慢而深。
26.癔症性呼吸困难特点:呼吸频速和表浅,暗示疗法。
27.呕吐物性质:
呕吐物含胆汁者: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
有腐败或发酵的臭味:幽门梗阻。
粪臭味呕吐物:小肠梗阻。
呕吐物呈咖啡色:上消化道出血。
28.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四位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
29.出血量的估计: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5ml以上
黑便:60ml
呕血:300ml
>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
短时间>800ml~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应紧急处理。
30.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称黄疸。
显性黄疸:巩膜、皮肤、黏膜黄染>34.2μmol/L。
隐性黄疸:17.1~34.2μmol/L。
【医学教育网原创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