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越来越近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复习小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喜欢。
心
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心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肺
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肝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肾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复习小技巧”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