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此皆为有形之痰。痰的形成主要是由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结而成,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尤其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同时它又可成为另一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景岳全书·痰饮》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至为密切,在正常情况下,水谷精微,通过三焦之气化,或化为津,或化为血,以营养全身;无用之物变为汗,或变为气,或变为溺而排出体外,所以无痰之生。只有当人体为外邪所侵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生活失宜等内外因素,导致肺、脾、肾三脏失去正常的生化输布功能,三焦气化不利,水谷不化精微,渐聚成痰,便可发生各种病证。正如《证治汇补·痰证》所说:“人之气道,贵乎清顺。则津液流通,何痰之有。若外为风、暑、燥、湿之侵,内为惊、怒、忧、思之扰,饮食劳倦,酒色无节,荣卫不清,气血浊败,熏蒸津液,痰乃生焉。”但由于它感受的外邪及疾病的新久不同,所以痰的颜色、气味也不一样,临床我们可根据其颜色、气味来测知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病程的久暂。如《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所说:“痰新而轻者,味淡色清白稀薄;久而重者,黄浊稠黏凝结,咯不出,渐成恶味,酸辛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
中医闻诊—咸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中医闻诊—酸辣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中医闻诊—甜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中医闻诊—苦臭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中医闻诊—臭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中医闻诊—腥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中医闻诊—腥味痰的临床意义与治疗方法”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传统师承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知识,请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传统师承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