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辨证要点和针灸治疗主穴配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中风
(一)辨证要点
病因:风、火、痰、瘀、虚。
病位:脑,心、肝、脾、肾。
内伤积损的基础+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二者区别在于昏迷与否。
中脏腑——昏迷——开窍醒神
中经络——无昏迷——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
1.中经络
主症:意识清楚,半身不遂,口角斜,语言不利。
兼证:
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阴虚风动——肢体麻木,手足拘挛,眩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
2.中脏腑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嗜睡,兼见半身不遂,口角斜。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脱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疏通经络,醒脑调神。督脉、心包、脾经。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风池;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肩髃、手三里、合谷、曲池;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复视配风池、晴明;便秘配天枢、丰隆;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关元。
操作:水沟向上方斜刺,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2)中脏腑
治法: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脱证,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关元、神阙、气海。
操作: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神阙用隔盐灸,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至四肢转温为止。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时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早期。
(2)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患者。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小儿麻疹的辨证要点和分型论治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以上分享的““中风的辨证要点和针灸治疗主穴配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