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痛经的中医辨证处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痛经的中医辨证处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辨证论治

首当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一般而言,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辨疼痛之部位以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如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隐痛、酸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等。此为辨证之大要,临证须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痛经以实证居多,而虚证较少,亦有证情复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兼夹者,需知常达变。因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故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减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标本急缓,主次有序地分阶段调治。

1.气滞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常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

2.寒凝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或温经散寒汤(蔡小荪经验方)。加减。常用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

3.湿热瘀阻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加减。常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莪术、延胡索、丹皮、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等。

4.气血虚弱证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加减。常用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等。

5.肾气亏损证

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药、阿胶、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甘草等。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痛经的病因病机—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闭经的针灸治疗主配穴

闭经的鉴别诊断和病因—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以上关于“【痛经的中医辨证处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专长-超值精品班

2022年新课

18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