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方剂学》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中医专长医师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成:生黄芪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一钱 桃仁一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以资化源,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则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四味,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配合诸药以行药力,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自愈。
全方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
(2)加减变化 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3)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证:小儿尿频的病因病机、诊断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妇科学》月经过少—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关于“《方剂学》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中医专长医师考核”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