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2021年国家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点: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成功之后,复习备考就要马上准备起来了。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一直是考试历年常考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相关考点如下: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生成的动力。因此说,气旺则血足,气虚则血虚。

(2)气能行血:指气能推动和调控血在脉内稳定运行。血的运行有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调畅。所以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气能摄血:血在脉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如果气虚而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病证,即是“气不摄血”。

2.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指气的充盛及功能的发挥均离不开血液的濡养。故血足则气旺,血亏则气少。

(2)血能载气:指气必须依附于血而得以存于体内,不致散失,并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大失血的患者,气亦随之发生大量丧失,往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指津液的生成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津液的生成与脾气散津、胃游溢精气、小肠主液、大肠主津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气推动着脾胃、大肠、小肠的功能活动,使其能气化水液成为津液。气旺则津生,气虚则津亏。

2.气能行津

津液的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方能输布至全身各处以发挥濡润、滋养作用。故言气行则水行,气虚则水停,气滞则水滞。一旦水液停聚可形成水湿、痰饮、水肿等病变。

3.气能摄津

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必须依靠气的固摄与调节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具体表现为肾气对二便排泄的固摄,脾胃之气对涎、肠液的固摄与调节,肺卫之气对汗液的固摄作用等,若气虚则易致尿频、尿多、遗尿或尿失禁、流涎、自汗等病证。

4.津液对气的关系

津能载气以养气。津液也是气的载体之一,无形之气须依附于有形的津液中,并受津液的滋养才不会散失。《研经言·原营卫》说:“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若津液大量流失,则随着津液的丢失,气也会脱失,称为气随津脱,或气随液泄。《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并可相互化生。津液入于脉中与营气相合而生成血液,血中的水分出于脉外,谓之津,故将血与津液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盛则同盛,衰则俱衰。

病理上,血与津液的病变常相互影响。当失血过多,脉外之津液,可渗注于脉中,以补充脉内血液的不足,则可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病变。反之,在津液大量损耗时,脉内血中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因此,对于失血患者,临床上不宜采用汗法,《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亦不可轻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又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这是“津血同源”理论的实际应用。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易错考点:血的功能、血的运行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精华考点:气的生成、气的功能

女子胞的定义及生理功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2021年国家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点: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要攀登一座高山,起初在下部是艰难的,越上升越没有痛苦,最后就和坐着顺流而下的小船一样。希望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专长-超值精品班

2022年新课

18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